网友:给博主发一个芒格思维的东东“聪明的飞行员不会忘了使用他的检查清单,无论他拥有何等突出的天赋或者丰富的经历。”——芒格
段永平:呵呵,我想大多数人可能看不懂。在美国,美国飞行员起飞前都抱着一本大手册看啊看的,坐飞机的可能心里会发毛,觉得今天是不是碰上个新手了?其实芒格自己在 70 年代就犯过很大错误,差点就出局了。他就是忘了看那本手册。
网友:芒格说那一段经历对他帮助非常大,这个怎么看?
段永平:当然。我也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最多。(2010-03-29)
一、推论和条件分析
对段永平的这段话,进行逻辑推理。
推论一
凡事之前要先排除错误和致命点。
这样自然就提高了正确率和生存机率。——时间越长,则自己的成就就会越大——也即是时间的朋友。
当排除了致命点之后,竞争就变成了正确率的竞争——正确率高的胜出、正确率低的被淘汰——幸存者占据被淘汰者之前占据的资源和空间、获得发展——成为最后的英雄。
英雄,很多时候,不是他脱颖而出、而单纯的只是其他人被淘汰了——他是仅剩下的。
推论二
要积累自己的错误行为和致命行为清单。
也即形成自己的过滤网。要形成自己的一票否决清单——只要是有清单里面的东西的,就直接一票否决了。
比如,
冯仑:段永平这个人简单到比王石还简单,他就按本能听着你这不符合逻辑,这事我就不跟你谈了,就不看你什么PPT、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看了……,他就是按常识,按人性的本来去直接判断,很简单。
这就是,
1、不符合逻辑的,就一票否决掉了。
2、不符合人性的(逆人性的),就一票否决掉了。
3、不符合常识的,就一票否决掉了。
这些都在段永平的过滤网里,也即在一票否决清单里,也即stop doing list里。
所谓经验,不是指知道什么是对的,而是知道什么是错的。当知道是错的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做对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大。
所谓经验,如果指的是知道什么是对的,那么结果就是,
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
但如果知道什么是错的(错误清单越大),那么结果就是正确概率形成的曲线越陡。
前者是被束缚的(可能是错的),后者是自由的(对的概率极高)。
推论三
从机会成本角度审视自己的收获和成本。不要从绝对角度审视自己的收获和成本。
也就是说,凡事要有个铆、要有个北斗星。
也即,要建立出相对性,不要从绝对性上看一个东西。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概念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二、辩证法分析
绝对性和相对性构成了一组正反面,凡事,既要有绝对性、也要建立出相对性——从绝对的角度来看的同时、也要从相对的角度来看事情。——也即要有铆。
比如,对是相对于错来说的,错是相对于对来说的,也就是说对和错,有某种主观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要补充客观性——也即以某种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对和错——比如,用未来现金流折现、用远期的现实来判断当前的对错。这个客观的标准就是铆、这个相对的东西就是铆。
生和死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排除致命点、然后才能得到生。
成功和失败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而成功和失败的前提必要条件都是生存。所以,
伟人: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长期和一时构成了一组正反面,在一时中可以不犯错、但在长期中一定会犯错,在生的前提下,所以在长期中就是正确率的竞争。
这在数学上是成立的。
三、思维方式分析
段永平的哲学——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做对的事情,就是不做错的事情、就是不做可能对可能错的事情。
1、错的事情,放入stop doing list,采用的是不碰、不做的策略。
2、可能对可能错的事情,则是敢为天下后,采用的是等待的策略。
这段话里,段永平的思维方式,
1、从不懂到懂。
2、从普遍的飞行员到特别的芒格。
3、从看到忘了看。
4、从飞机的驾驶员到乘客。
5、从损失(错误)到收获。
这种视野就是完整的,并且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这就使自己没有盲点、也不陷入片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