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去横滨了,周末从东京坐列车40多分钟,到了这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
1859年,当时江户幕府在美国黑船舰队来航的压力下签订了“日美通商条约”,将横滨、神户等港口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结束了200余年闭关锁国的历史。于是,横滨迅速从一个小渔村转型为国际贸易枢纽港,吸引了大量西方商人和文化涌入,推动了明治维新乃至日本现代化进程。如今,横滨已发展为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逾370万,以横滨港为核心的未来21区融合了红砖仓库、中华街和艺术博物馆等多元景观,成为东京湾畔的国际性海滨都市,深水码头和高端娱乐设施使其魅力不逊于东京,深受游客青睐。
我喜欢横滨的一大原因,是因为那里有一条日本最大的“唐人街”——中华街。
前几天,日本电视台播了一档节目,介绍横滨中华街的由来。说的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人最先学的外国语是“兰语”,也就是“荷兰语”。日本人为什么会学荷兰语呢?
因为在江户时代,日本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在1720年前后,由于荷兰商船跑到长崎要求通商,于是第8代将军徳川吉宗批准了长崎的出岛作为日本与荷兰进行贸易的唯一口岸。因为有了这一口岸,欧洲的西洋医学、天文学、物理、化学、世界地理和制铁技术、铁炮技术、造船技术等,源源不断地通过这一窗口传入日本,于是日本出现了一股学习与了解欧洲的风潮。因为这些学术思想与著作多为荷兰语,所以,日本把它称作为“兰学”,不少学者以懂荷兰语为荣。
但是,过了一百多年,当美国的“黑船舰队”敲开日本国门,英国和法国也紧跟而来时,日本人傻了眼,这些洋佬说的话根本听不懂,字也看不懂。怎么办?
于是,他们找到了中国人。因为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中国同意开放上海、宁波、广州、福州、厦门等五个口岸,同时割让香港岛。于是,中国先于日本开始了与欧洲的贸易,也因此诞生了一批懂英语的中国人翻译和买办。虽然这些中国人不懂日语,但是,因为当时的日语基本上以汉字为主,因此,懂英语的中国人也很快成了“日英翻译”。
横滨开港初期,当欧美人与日本人坐在一起大眼瞪小眼时,中国人就成了“祖师爷”。随后,这些“祖师爷”就把老家的人不断地带来横滨,于是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集聚区,这也是为何横滨中华街的老一辈多广东人和福建人的道理。
当时,欧美的商人有钱,他们住在山坡上,就是如今的“山手町“。而中国人没钱,就集中居住在刚填埋出来的”新田“。由于”新田“靠近海边,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街区和小商业区,菜馆、裁缝店、理发店纷纷涌现。到了大正时代(1920年前后),新田的中国人已经有数千人之多。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华街
1955年,横滨的这一条 “唐人街”正式命名为“中华街”。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后,大熊猫来到了日本,整个日本列岛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日本人纷纷来到横滨中华街寻找“中国”的影子,使得中华街一下子成了一个旅游热点——按照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网红打卡地”。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华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到了顶峰。于是,一些老牌的中国菜馆纷纷改造为高级餐厅,推出了鱼翅、鲍鱼、北京烤鸭等“中华三样”的高级菜肴,涌现了像万珍楼、聘珍楼、菜香新馆、扬州饭店等名牌菜馆,中华街夜夜莺歌燕舞,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辉煌。到了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陷入萧条,但是,中华街及时地推出了“一枚硬币买一只大肉包子”的生意,让修学旅行的学生们手捏500日元硬币在包子铺前排起了长队。也因为如此,横滨中华街从泡沫经济时期的“高级中华料理”一条街,逐渐变成了年轻人的游览街。一年的游客量达到了2000万人,大小店铺多达500余家。
如今的中华街
但是,最近几年,横滨中华街出现了异变,一些老字号餐馆纷纷破产。
1884年创业的聘珍楼是横滨中华街历史最悠久的中餐馆,它经历了关东大震灾、数次中日抗战、二次世界大战,硬是挺了过来。在巅峰时期,他们不光在横浜有本店,还扩展到东京、大阪,年销售额一度破百亿日元(约5亿元人民币)。但是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开始,企业的接待预算大幅缩水,商务接待锐减。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致命一击,门店关门、客人锐减,资金链断裂。2022年,横浜本店首先宣告破产。2025年5月,整个集团包括东京日比谷店、吉祥寺店等,也跟着申请破产,债务总计13亿多日元(约6300万元人民币)。140年的老字号,就这么谢幕了。
鼎盛时期的聘珍楼
而就在前些天,扬州饭店本店也申请破产,债务高达4亿日元(约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扬州饭店于1952年开业,本来就是横滨中华街的标志性老店,专做扬州风味的中华菜。2024年他们还花了大笔钱,搬到聘珍楼横浜本店的旧址上,重新装修开张。可惜,好景不长,只撑了几个月,就在8月底停业了。
有统计数据称,从2021年以来,横滨中华街已经有40余家老饭店关门。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老饭店,为什么会纷纷倒闭呢?原因众多。
首先,是商务接待宴会需求的消失。日本企业以前爱搞“接待文化”,请客吃饭是拉关系的重要手段。但现在,年轻人主导的职场,更注重效率和健康,喝酒的风气淡了。加上经济不景气,公司紧缩开支,高档餐厅自然首当其冲。聘珍楼就是典型受害者,他们的客户群主要是企业中高层,可现在谁还敢大张旗鼓地公款吃喝?
其次,新冠疫情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0年以来,日本餐饮业整体遭受重创。虽然日本政府发放了不少补助金,但对于这些大型老店来说,固定成本高——租金、人工、食材采购样样不便宜。扬州饭店刚搬新址,装修费还没回本,就遇上疫情后遗症,客人不来,赤字滚雪球。聘珍楼更惨,连续五年赤字。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横滨中华街本身的转变。以前,这里是高档中华料理的天下,游客来就是为了品尝正宗的粤菜、扬州菜。但现在,新华侨们闯入中华街,开起了许多廉价的“放题吃”(自助餐)餐厅,这种2000日元(100元人民币)可以随便吃的餐厅,吸引了许多日本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大大冲击了中华街的高端餐厅市场。而那些占地大、装修豪华的老店,客人越来越少,加上物价上涨、劳动力短缺、运营成本日益高涨,自然难以为继。
当然,老店倒闭也不光是外部因素。有些企业为了扩张,借债太多,成了高成本体质。聘珍楼多店拓展,管理跟不上。扬州饭店新公司接手后,运营经验不足。加上转型滞后,最终无奈告别。
漫步在横滨中华街,发现依然很热闹,但它不再是过去的模样。餐饮越来越低端化,也越来越大众化。老餐馆老华侨开始退出舞台,新餐厅新华侨渐成主角。也许,“卷”是一种潮流,但是,也是一份寂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