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类专业报考热升温:气象领域,到底值不值得选?
大气科学类专业近两年报考热度逐渐升高,气象领域到底值不值得选择?先明确一个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气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其核心管理机构——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气象工作。
一、中国气象局:体制内是核心就业方向
中国气象局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军委气象局,如今是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为“纵横结合”:
• 纵向: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
• 横向:同时受各省、市政府管辖(区别于海关的纯纵向管理)。
据统计,全国各省气象部门职工共11.17万人,其中:
• 国家编制人员5.2万人(含参公人员1.52万人);
• 离退休人员4.03万人;
• 地方编制人员5200人(占比低);
• 劳务派遣(合同用工)1.42万人。
对大气科学类专业学生而言,核心目标是进入“体制内的5.2万人群体”——后文会进一步分析:为何学气象不进体制,体制外几乎没有出路。
二、气象系统的“硬实力”:覆盖全国的观测网络
目前我国已建成庞大的气象观测与数据系统,截至2021年底:
• 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25个国家气候观象台;
• 217个国家基准气候站、62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
• 10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914个国家应用气象观测站;
• 120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299个国家天气雷达站。
这套海陆空全覆盖的数据系统,不仅服务国内防灾减灾,还助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民生发展。但需注意:气象公益属性强,就业基本围绕农业、林业、生态等第一产业展开,核心方向仍是体制内。
三、体制外就业:看似蓝海,实则“伪商业”
中国气象局第27号令明确“支持气象面向民用商业领域发展”,2015年起逐步放开气象数据民用,2020年完全放开,但实际发展远未达预期,核心问题如下:
1. 商业气象偏离国家“气象+”导向
国家希望“气象+行业”深度融合——气象数据深耕哪个领域,就该在哪个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但目前商业气象的主要产品仍是“天气预报+实况数据”,本质是“数据搬运”,而非数据管理系统、指挥系统或决策系统,毫无核心竞争力,堪称“伪产品”。
2. 无核心竞争力,难成上市公司
气象基础信息(观测数据、卫星/雷达资料、探空数据等)是行业生命线,仅中国气象局体系有能力汇总,且基于信息安全考虑,难以有效支撑商业气象发展。企业拿到的数据源、代码源均来自气象局,若只嫁接到自有软件,无自主技术壁垒,自然不受资本青睐——国内气象领域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墨迹天气连续三次冲击上市均被否决。
3. 商业气象是“公益的延伸”,非纯商业
• 2023年底,全国经营范围含气象的企业共2.3万家,正常经营不足4000家,有规模的不到600家,且大部分业务依赖各级气象局及下属单位;
• 商业气象产值不到2亿,规模极低,本质是公益气象在农业、一带一路、环保等领域的商业延伸,处于“幼儿园阶段”。
4. 头部企业无气象岗,印证“数据搬运”本质
以国内最大商业气象APP“墨迹天气”为例,其招聘岗位全是IT方向,无气象类专业岗位——进一步说明目前商业气象仅以“搬运气象局数据”为主,无需专业气象人才。
四、气象局直属国企:“垄断”气象商业变现
气象局并非不创收,而是通过两家直属国企实现:
• 华云气象:中国气象局直属国企,核心业务是向环保、水利、农业、民航等领域卖气象数据,承担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华风气象(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国有气象服务龙头,负责气象影视、手机/网络公众服务,及专业气象服务运营。大家看的《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是华风录制好卖给央视的,主持人也并非央视员工;各省电视台天气预报同理,由各省气象局对口部门制作后出售。
五、体制内就业:考公不易,多在基层
若想进气象体制,国考是主要途径,2023年国考气象局相关情况如下:
1. 招聘要求
• 学历:多为本科及以上,部分岗位(如中央直属机关、省/市级气象局)要求硕士;
• 专业:以大气科学类为主,部分岗位放宽至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
• 少量岗位(如中央四局机关党委)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2. 就业去向:本科多在县级基层
• 中央直属机关、省/市级气象局岗位多要求硕士,本科基本只能进县级气象局,从事基层气象数据收集工作;
• 2023年国考气象局参公单位共招307人,多数为县级岗位;录取人数最多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6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6人)——即便如此,仍有大量该专业学生无法进入气象系统。
六、专业选择与报考建议
1. 对口专业
理学门类下“大气科学类”的4个专业中,建议重点关注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
2. 招生与分数
• 部分省份每年大气科学类专业招生仅二三十人(如山东省,相关院校年招生不足100人);
• 核心院校分数不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约600分出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约580多分;
• 注意: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相关专业,主要面向机场/航空公司,非气象局方向。
七、:大气科学类,谨慎选择
大气科学类专业是“为体制内而设”的专业:体制外无核心就业机会,体制内考公竞争激烈,且本科大概率只能去县级基层。若对基层工作无兴趣、或不打算读研,需谨慎选择;即便选择,也需做好“长期在基层”或“读研提升学历”的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