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112 岁的英国老翁约翰・艾尔弗雷德・廷尼斯伍德,曾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在世最长寿男性”及“世界最年长二战退伍男兵两项记录。他曾经在自己生日当天,向年轻一代道出“永远全力以赴,否则太不值得了!” 人生箴言。这句简单直白的话,是一位跨越了一个多世纪风雨的老者,用漫长人生沉淀出的生命感悟,远比华丽的人生哲理更有分量,也恰好与中国“全力以赴” 的传统智慧不谋而合。
“全力以赴” 并非凭空而来的处事态度,而是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成语。其出自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原指在治学、做事中投入全部心力,不含丝毫懈怠,是妥妥的褒义表述。当“永远”这个代表着“长远、永久、无终止”的词与之结合,便构成了一种贯穿一生的人生准则 —— 无论面对何种目标、何种任务,始终将全部精力倾注其中,不遗余力,不留遗憾。这份坚持,正是廷尼斯伍德老人长寿人生背后,或许更值得世人都格外珍视的精神内核。
践行“永远全力以赴”,不是靠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凭盲目蛮干就行的,而是需要找准“三个”关键支撑点,只有这样的坚持,才能既有力量,又能长久,更能见效。
第一个支撑点:永远全力以赴,前提是信念执着。信念是“全力以赴” 的灵魂,若一个人内心没有坚定的追求,即使外界再怎么劝导、督促,也难以让人真正投入。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就像有人终其一生钻研一门手艺,从生疏到精湛,靠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要把这门手艺做好”的信念支撑与执着践行;有人在困境中咬牙坚持,面对挫折不放弃,根源也是“相信未来会更好”的信念在发力。信念就是“全力以赴”的内因,没有这份不变的信念,“永远”便无从谈起。
第二个支撑点:永远全力以赴,核心是付诸行动。再坚定的信念,若只停留在口头,不落实到行动中,也只是空想。“全力以赴”不是嘴上说“我会努力”,而是在具体的事情中付出实际行动。学生为了实现理想的成绩,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刷题,遇到难题不逃避,这是“全力以赴”;职场人为了完成工作目标,会积极梳理细节,主动学习提升能力,遇到挑战不退缩,这也是“全力以赴”。行动是连接信念与结果的桥梁,没有行动的“全力以赴”,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唯有坚持不懈的行动,才能让全力以赴变得实实在在。
第三个支撑点:永远全力以赴,基础是懂得劳逸结合。“全力以赴”不是“透支式”的消耗,而是“可持续 的投入。就像长跑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用尽全部力气冲刺,而是会合理分配体力,在需要的时候发力,合理跑完全程;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若一味紧绷神经,不分昼夜地忙碌,只会让身体和精神陷入疲惫,反而影响效率,甚至导致“欲速则不达”。懂得劳逸结合,是为了让身心得到恢复,积蓄更多的能量,以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以更好的状态继续“全力以赴”。比如工作之余适当运动、陪伴家人,或是短暂地放空自己……这些看似“停下”的时刻,实则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廷尼斯伍德老人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老人家的这句建议,却点透了人生的本质。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不在于得过且过的安逸,而在于为目标全力以赴的充实。当我们能以永恒的信念为指引,以实际行动为支撑,再以劳逸结合为保障,践行“永远全力以赴”的人生准则时,便会发现,每一份付出都格外有意义,每一次坚持都不会白费,这才是对人生最圆满的交代。
永远全力以赴,否则太不值得了!难道不是吗?!很多困难,在全力以赴面前会变得不堪一击;很多不可能,在全力以赴面前会变成可能;很多梦想,在全力以赴面前又会一个又一个的成真!永远全力以赴,你的优秀超出你自己的想象!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连会议展览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教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用名:王玉,笔名: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