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招大幕的拉起,阿里、腾讯、字节等众多头部互联网大厂率先登场,密集入驻各大高校开启校招宣讲行程,带着最前沿的技术和岗位需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在这场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各大高校获得的关注程度也有着明显差异——清北浙交等顶尖985仍稳居核心,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入选985集团中唯一的西南地区高校,吸引了众多目光,
电子科技大学虽然地处成都,但依然能够吸引众多头部大厂的目光,根源就在于其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该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全国前3%,通信工程更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排名第三。
这些位于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的学科精准对接了国家当前重点发展的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华为、中国联通共建“高频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等,直接服务于未来ICT产业的技术升级换代需求,这种展望前沿的科研布局能让学生在校园阶段就接触到行业最尖端的技术和科研环境。
依托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学科基础,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正在进一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学校的学科优势正在进一步升级,转化为实际落地的科研成果。近十年来,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深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为3025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科技合作经费达41.06亿元,并不断深化技术成果转化,将优秀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支撑了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
具体来看,一系列落地的实际成果更加直观地印证了电子科技大学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的高度耦合:学校机器人中心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应用于医疗康复行业,公共安全中心研发的智能警车应用于杭州G20峰会的安保工作,未来媒体中心研发的多模态识别技术已应用于智能安防系统等。这些真实落地的科研成果,印证了学校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的高度耦合。
稳定的人才输出质量则进一步巩固了电子科技大学在大厂校招中的核心地位除了科研成果对产业的支撑,电子科技大学稳定且高质量的人才输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大厂校招中的核心地位。2023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6%,其中50%的毕业生前往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包括国有企业、世界五百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这样的企业录用规模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如此集中的就业流向并非偶然,而是学校深耕“项目+竞赛+课程”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必然结果。实施“青年科创培育计划”和“1+2+N”竞赛工作体系,面向1万余人次青年学生,以项目为载体,以竞赛为牵引,以课程、活动为抓手,打造青年科创培育全链条,促进青年双创项目成果转化,助力学子实现有效就业。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轨迹更直观地展现了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成效。园区近年来年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企业的整体产值接近20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这些企业与学校学科链、人才链形成良性互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企业输送了适配的技术人才,构成了“产业需求引导学科建设,学科优势反哺产业发展”的生态循环。
在这场高校与企业携手共进的发展洪流中,电子科技大学凭借着精准的学科定位,成为众多头部大厂人才供给的稳定源头,为有志于此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值得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