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秋天以它独有的韵味悄然降临
然而,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里
却有一部分人无法尽情享受这份美好
因为他们正被一种无形的“敌人”
——秋季过敏所困扰
喷嚏流涕、眼痒流泪
咳嗽胸闷、皮肤瘙痒……
这些看似寻常的小毛病,实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揭开秋季过敏的神秘面纱,探索其背后的原因、症状及应对策略。
秋季过敏的“罪魁祸首”
看不见的攻击者
每年8月至10月,蒿草、豚草、葎草等杂草迎来盛花期,它们释放的微小花粉颗粒成为最主要的过敏原。这些直径仅19-25微米的“隐形刺客”借助秋风飘散,可随风飞行数百公里。相较于春季树木花粉,秋季杂草花粉更具渗透性:其表面密布的孔隙能搭载更多致敏蛋白,且更易穿透鼻腔纤毛屏障。当这些花粉进入呼吸道或接触皮肤时,免疫系统会误判为“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鼻塞、眼痒、咳嗽等症状。
天时地利,气候推波助澜
干燥少雨的秋日空气如同天然扩音器,加速花粉扩散;昼夜温差超过10℃时,人体鼻黏膜血管频繁收缩扩张,防御能力骤降。清晨露水凝结后蒸发形成的潮湿雾气,又会促使霉菌孢子大量繁殖,形成“花粉+霉菌”的双重夹击。
症状多样,不容忽视
秋季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打个喷嚏,重者则可能出现持续性的鼻塞、流涕、咳嗽,甚至伴有胸闷、气短等严重不适。
常见的症状包括:
1.呼吸道症状: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打喷嚏(一次可打多个)、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等;部分人可能诱发过敏性咳嗽,出现阵发性干咳,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哮喘,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
2.皮肤症状: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荨麻疹),或原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加重。
3.眼部症状:过敏性结膜炎较为常见,表现为眼痒、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肿胀等。
4.不典型表现:睡眠障碍(因夜间鼻塞、咳嗽影响),情绪波动(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等。
这些症状虽不致命,但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影响了日常工作与学习效率。
科学预防,从容应对
1.减少外出时间: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这两个花粉浓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建议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以减少直接吸入过敏原的机会。
2.保持家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使用高效过滤器的空气净化设备来清除室内的过敏原。床上用品应经常清洗并暴晒于阳光下,以杀死尘螨。
3.穿着合适衣物:回家后立即更换外衣,洗澡洗头,去除附着在身上的花粉和其他污染物。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服装,避免化纤材质刺激皮肤。
4.饮食调理:均衡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过敏反应。
5.加强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避开花粉密集的地方进行运动。
6.提前用药:对于已知有过敏史的人群,可以在预计会出现症状前一周左右开始服用抗组胺药物或其他医生推荐的药物作为预防措施。
规范治疗,守护健康
一旦确诊为秋季过敏,应及时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口服抗组胺药、鼻用或吸入糖皮质类固醇等,能够有效缓解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对于严重病例,医生可能会开具短期使用的口服激素来快速控制病情。对于患有多种过敏性疾病或中重度哮喘的患者,可以综合评估给予生物靶向药物治疗。
2.脱敏疗法:这是一种长期的治疗方案,通过逐渐增加剂量的方式让患者反复接触少量的过敏原提取物,从而使身体逐渐适应并产生耐受性,最终达到减少乃至消除过敏反应的目的。适用于那些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3.物理治疗:如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减轻炎症反应;冷敷眼部可缓解眼部瘙痒和肿胀。
秋季过敏不是简单的“体质问题”,而是人体免疫系统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特殊状态。通过科学认知、主动防护、合理用药,我们完全能够将过敏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个秋天,让我们从容迎接每一缕清风,不再被过敏困扰!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编辑:任斐
审核:管林忠
终审:韩俊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