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火箭军作为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却没想到其采购领域竟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唐僧肉“。
从2016年开始倒查,火箭军这次反腐风暴追溯整整9年,当利益链条被斩断,多家央企被拉入黑名单,而多位专家也被军方下达了终身禁止的制裁。
溯源九年,军队采购“大扫除”
2025年8月底至9月初,火箭军后勤部掀起了一场军工界的“雷霆倒查”行动。
这场追溯至2016年的全面清查,短短4天内就连发180条处罚公告,涉及火箭军采购物品的多个方面。
而这次倒查行动的范围之广、追溯时间之长,在军队采购史上也不常见。
从2016年至今,近十年的军队采购招标环节全部被纳入审查范围,可以说军方此举展现了彻底肃清军工采购领域不正之风的坚定决心。
在过去军工采购领域中,有些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有些投标企业和评标专家,为了能顺利的中标,会采取一些不光明的手段,这种情况下,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可能被排除在外,而那些善于钻营的企业却能轻松中标。
而军工采购关系到国防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此次“雷霆倒查”行动可谓雷厉风行。
在短短数天的时间内,火箭军后勤部就发布了116家供应商被终身禁止参与军事竞标,74名评标专家被除名查处的名单,其中不乏央企和行业“大鳄”。
这种全面问责的态度,展现了军方整治军工采购领域的决心和魄力。
引人瞩目的是,即使是国家级骨干企业也未能幸免,这家央企作为参与建设“八横八纵”国家通信大动脉的央企,曾为南极科考提供通信保障,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
然而当被查出存在围标行为,这里简单的讲述下,什么是围标,
围标实质上是投标人之间形成的一种非法联盟,通过暗箱操作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这种行为往往呈现出精心策划的特征,参与者会提前商定“剧本”,指定中标者,其余人则扮演“陪跑”角色。
他们可能故意报出离谱的价格,或在技术方案上留下明显漏洞,甚至直接提交不符合要求的文件,这种看似“各自为战”的表象下,实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所以说围标不仅损害了招标方的利益,更腐蚀了整个行业的诚信根基,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军方在查出来后也是毫不手软,自2025年8月29日起暂停其参加火箭军范围内所有工程服务项目的资格,也就是说这家央企就这样被关进了“小黑屋”。
另一个令人瞠目的案例是某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伪造出“24小时全球投送”的运力证明。
这种明显的造假行为被查出后,该公司被全军范围拉黑,未来几年内几乎无望再进入军队后勤体系。
在评标专家方面,处罚同样严厉,有专家利用评标身份充当“采购掮客”,在买卖双方之间牟利。
通俗点讲掮客就是游走在供需双方之间的中间人,他们凭借掌握的人脉资源和信息优势,为供应商和采购方牵线搭桥。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这些人通常深谙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决策者的偏好和需求,通过向供应商承诺能够”搞定“某个项目,而收取中介费。
有时他们会利用内幕消息,提前告知投标要求,甚至直接影响采购决策,没想到一些所谓的专家本应该是公正的、严谨的,没想到竟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评标的公正性,该专家不仅被终身禁止评审军队采购项目,其控股或管理的企业也被禁止参加军队采购活动,同时终身禁止其代理其他供应商参加军队采购活动。
就比如从有一位专家仅仅因为在2016年的一个项目中“手滑”将分打错了,在这个行为被查出后,也被除名。
这次火箭军这种全面问责的做法,其实是在向全社会释放一个明确信号。
无论你是央企还是民企,无论你是资深专家还是普通评委,只要触碰了军工采购的红线,就必将受到严惩。
这次行动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推动军工企业提升自身实力。
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良性竞争机制,将促使整个军工产业链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最终提升我国国防工业的整体水平。
这种不讲情面、不留余地的态度,让那些还在观望、还想侥幸的人看清了现实,在军工采购这个领域,公平公正不是口号,而是必须遵守的铁律。
这不仅保障了军费的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也为国防装备的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环球时报2025-09-10——终身禁止!火箭军倒查九年 揪出采购掮客 围标央企浮出水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