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那天在写投资人的七个阶段时,有个读者留言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他问我,现实中,你有没有尝试教过你儿子如何投资?
如果有,那么你是怎么教他的?也是通过那天文章的七个阶段么?
你这个问题非常好,还从来没有被人这么问过。
我回忆了下,我跟他聊的东西,和跟读者们聊的东西,有些地方一样,有些地方不一样。
我教给他的第一件事,是认识钱。
那时候他还很小,属于识字识数的年龄。
我教给他弄清楚钱的作用:钱能买什么,比如能买迪斯尼的门票,钱不能买什么,比如你买不到一段友谊。
明白这句话么?
没有门票,你难以体验一些项目,有了门票,不能保证你体验项目的过程中,就一定是快乐的。
当然你可以雇一个陪玩来获取情绪价值,但你猜也猜得到那职业笑容的背后是虚情假意。
我教给他的第二件事,是养成计算收支的习惯。
你赚的少而花得多,就会收支不平衡,而收支不平衡的人,大都源于没有算账的习惯。
你今天的消费是多少,本周是多少,本月是多少,这顿饭是多少,你有没有算账的习惯。
我教给他的第三件事,就是那天投资人七个阶段里的第三个阶段。
人这辈子无论你选择360个行业里的哪一个,你都无法避免和金融市场产生直接以及间接的联系。
所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是必要的。
那时候他也还很小,只是个初中生。
他出自本能的也会问我,为什么这些学金融的,从事金融的,他们自身也不能保证自己通过投资赚到钱?
我就会跟他解释这里面的几个现实原因。
你比如价值投资,计算企业价值。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是做这个的,通过可口可乐的年报,来计算这家公司的价值。
推测它未来的盈利,折现到当下,就是合理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就值得买入,长期持有。
这套逻辑在美国没问题,但是放在国内就有问题。
我就指着我儿子常去的综合体打比方,我说,你记不记得,你小学一年级最喜欢去的店,四年级就倒闭了。
你四年级最喜欢的店,初二就倒闭了。
而且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小学一年级去的新开的综合体,生意特别火爆,可是后来在它旁边又开了好几家综合体,生意很冷清。
这就是国内的问题,商业周期迭代的太快了。
美国人可以喝一百多年的可乐,中国人三天两头的要换口味。
我带你去国外旅游,你吃了两天就受不了了,闹着要吃中餐。那么你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
大家都是口味被养刁了的,商业模式如果不创新,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所以计算企业价值这件事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即便在美国这种很成熟的,变化相对小的市场里,企业也是可能被淘汰的。
你无法用它当下的盈利状况,预测它未来几十年。
那么消息面就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首先别的不说,光谎话连篇这件事就无法避免。
每个主体都是有利益的,机构有,分析师也有。
如果一家企业你不看好,但是架不住给钱多,请问作为知名媒体,你是说真话呢?还是说假话呢?
大部分分析师都会选择说假话的,所以你站在整体信息的角度,即便有人说真话,也会被淹没掉。
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价格是受情绪影响的。只要说假话的分析师足够多,他们的粉丝人数足够多,信了的人足够多,就会影响价格。
那么你看起来,反而是说假话的分析师是正确的,说真话的分析师是错误的。
这才是真实的市场。
价格实际上是受到各个嗓门大的人的影响的,而这些嗓门大的人,是可以被买通的。
那在这种局面下,你会发现即便你学习了很多金融知识,技巧,但依然会遇到一通操作猛如虎,涨跌全看谁的嗓门大的尴尬局面。
价格不一定反映价值的,大部分都是群体情绪博弈出来的结果。
利弗莫尔,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这些人成名的年代里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这么多全球级金融大V们对整个市场这么大力度的情绪干扰。
也就导致了今天的市场远比一百年前,更像是粉丝们与爱豆们的游戏。
何况,这里面还有很多一级市场的人,人家要先赚饱了,才轮到你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里也有很多从业者,也要先吃饱了,才轮到投资人。
所以像我那天第三部分讲的,你了解下这个市场本身的专业人士们是怎么个情况,是必要的。
我教给他的第四件事,是不要拿自己辛苦工作挣来的钱去投资。
这一点很有意思,和大多数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我跟他是这么讲的,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班长。
那些辛苦的事情,你是会派给自己的好哥们呢?还是会派给不那么要好的同学呢?
很显然是后者,因为胳膊肘总不会往外拐。
你爸爸我年轻的时候在甲方任职期间,我也是把那些有风险的,像白老鼠一样探路的差事都派给供应商。
我周末下班前把这伙人都叫来,假传圣旨,说这件事很重要,下周一大领导要看,你们周末辛苦下,加个班,把DEMO做出来,我周一一大早验收。
然后我就去休假,供应商的人就去干活。
我会不会让自己的兄弟干活?不会的,我会让他们抢功。
等周一供应商的人把活弄出来,我让我的兄弟们去演示,去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去邀功请赏。
说如果没有他们勤劳的督促,监工,那些供应商的人才不会这么快的交付.......
这就是人性,内外有别,不给点甜头,以后谁跟你混。
你让跟自己混的兄弟们去遭罪,你自己就会不安的,你会担心以后没人跟自己混了,从而引起你的指挥失误。
你让那些供应商派来的人去遭罪,你就没有不安的情绪,俗称我只要结果,我不要伤亡数字。
怎么安抚手下,是这些供应商老板他们自己的事儿,不是我的事儿。
所以钱也是一样的,你看着一样的钱,实际上在你心里的分量不一样,内外有别。
你辛苦工作赚来的钱,就跟你有感情了,就不太好让它冒风险。
如果你让它去冒风险,就会有特别强的得失感。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面那个“贵妇人”,她不是说不懂战争,她本身可能也是一个指挥家。
问题在于,那个要上战场的连指导员,是她亲儿子,关心则乱,她承受不了嘛。
所以,不要拿辛苦挣来的钱冒险。
那怎么做呢?
就是我那天的第五层,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教过他,这种操作是非常非常简单的。
就是在固定的,溢出波动范围的位置挂单嘛。
然后就是等嘛,只不过他不用等,他挂一次,上学去了,以后的重复性的挂单,我代劳。
直到某一天,我拉他过来看,你看,你挂的渔网上有鱼上钩了。这就是利润。
就这么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钱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
然后怎么样?然后溢出。
就是你钱太多了嘛,你再按照那天第五层的那个方式,你的回报率就大幅度下降了呀。
这个时候,你用第五层的方式积累的这些小钱钱,你跟它们有感情么?
没有的。
好,这些小钱钱就是你的耗材,你可以拿它们去押涨跌,如果你这么喜欢押涨跌的话。
等你押涨跌,把这些耗材小钱钱输光了怎么办?
再回到那天第五层的方式,去积累下一批小钱钱,再跑去押涨跌,继续输光,继续回来。
你看,这样你就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就像爸爸以前在甲方的时候,我们一年能整出300个新项目,到了年底一统计,一个能上线的业务都没有。
但是我们这么瞎折腾,也不亏损的哦。
为什么?
因为我们甲方花的都是供应商的人力,供应商的预算,都是让他们去当小白鼠。
我教给他的第五件事,是我被这孩子给教育了。
听完我的钱有内外之分的言论,我儿子就反驳我了。
他说,你之所以觉得钱有内外之分,是因为你早年是个打工的。
你有过等待工资发薪日的煎熬,有过攒够一个整数去存的喜悦,大概这是你对一部分钱产生感情的原因。
他没有打过工,他没有我这种情感。
他还打了个比方,他说他们高中历史老师讲努尔哈赤重视满人远超汉人,顺治,康熙,雍正,逐渐淡化满汉之分,是一种思想上的前进。
他当时就觉得不然。
他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经历。
努尔哈赤是创业者,和满人一起出生入死,不可能没有兄弟感情,不可能与后来投降的汉人一视同仁。
而后来的那些顺康雍,并没有一起钻过深山老林子的经历。
他们是接班者,在他们看来,满人也是工具,汉人也是工具。
既然都是工具,分那么清,抬高一个打压一个,那老工具就会生怠惰之心,新工具就会缺乏积极性........
所以站在他的角度也是一样,在他眼里,钱并无内外之分。
我想了想,是的,我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感受就不同,你说的有道理。
那么我还能教孩子的就两件事了。
你不想投资,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巴菲特说的,去长期持有标普500。
席勒市盈率低的时候,就加仓,高的时候,就不加仓,就这么点事儿,你不投资也可以跑赢绝大部分投资人。
如果你想投资,想亲手指挥战争,那就是我那天在七个阶段里面讲的,第六层,第七层,你想走多远,你能走多远,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
因为说到底,你要战胜的已经不是市场,而是你自己。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