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披云
道家三丰派、西派传人。以道家思想探寻生命科学,开拓一条当代道家心理学之路。专栏探讨焦点,道家视角下的精气神问题在“青春期”及“更年期”的运用,推动生命身心内外的重建。
饮食男女,其中饮食,是知味,食物的味道,不是添加剂的味道。
知味,就能饮食有节度。
食物有节气,饮食有味道。
所以月令,时令之学,都是知节之学。
知节者,身心安泰。
身心安泰,是颐身之学。
披云按,天地三才,五行相生,阴阳运用,五味相和,于饮食则在水火烹炼。
食物的物性在气味,气味不辨,水火烹饪无节。
丹法三元,天地人,于饮食类,
天食以五气,地食以五味。
这个叫做气味。
气味和能生津与液。
津液自生,能生神。
就好像说的,打坐的时候,口中津液不生,神一定不能安。
孔子说十五而志于学。
钟吕祖师说,人生五千日气足,就是说出胎之后,到了十五岁左右气足。
就是后天乾卦。
好比植物可以开花结果的时节
这个时候,才是十五而志于学的年纪。
十五岁之前,是小学,十五岁之后,是大学。
大学者,大人之学。
人生关键,青春期前后,更年期前后。
女子十四岁月经,男子十六岁精通。
统之便是五千日。
十五岁开始,第一次漏精血开始,人生就开始老,病,死。
大人之学的本质,就是说,前些年让孩子去读经,到了十五立志的时候,身心的学问没跟上,转化的契机,就错过了。
伟大的志向,根基在筑基。
干什么事,都没有一个好的基础。
不是说有一个好的身体,而是有一个能自我转化的身心。
十五岁开始,还没漏精血,就是童男之身。
筑基好了,转化一年,就是十六岁童身圆满之相。
比如学佛的,说报身十六岁童身相,也是这个意思。
女仙之中的谢自然,就是童身成道。
气血不漏,凡胎化为圣胎。
只需要饮食调节,就可以了。
所以女仙流派之中,谢自然仙姑派,最简单,辟谷就行。
《黄帝内经》:"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株洲那个仙庾古庙,是1400多年以前。
唐玄宗李隆基孙子李豫之妻广平王妃沈珍珠的隐居地。在历经安史之乱后,沈珍珠选择在仙庾岭上建庙立塔,以施救苦难,治疗百姓疾患,她的善举深得后世敬仰,被誉为“仙女娘娘”。
正史说是失踪了。
仙史说是隐居修道成了女仙娘娘。
按道家之说,不焕发生机的神,算不是真神。
绝经期,就是女子的死后重生之路。
从青春期至绝经期,女性的生理,经历了太多折磨,零件不是掉了,就是坏了。
要下决心修复自己,这个时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这个今后要成为全人类生命科技的逆生长法。
其实是需要在青春期就开始实践的。
逆生长技术,就是逆转天机,化死为生。
按正常的次序,女子生完孩子之后,所有的能量都转为自己重生自己。
对于所有的信仰而言,绝经期之后,最重要的,是越活越年轻的信仰,才是最真实的。
披云按,炼精化气,是把精练到童子补足气的状态,才真的是化气之学。
那么在青春期,精满之时,不是精满不思淫。
而是精满了,立即用火工锻炼。
这叫童贞化气,极其容易。
一旦泄露,就困难很多。
人从漏精血之后,会有各种老病死的毛病。
不管怎么治疗,最后都是一命呜呼,神魂入阴。
只要补足精之气,能化气,一切后天疾病,百病全消,这个原理就这么简单。
最近很多人猝死,比如老大读经的吴晓东等。
出了苗之外,其实就是自己对生命的认知欠缺。
有命就有道场。
没命就去飘荡。
我常说,十五而志于学,学大人之学,精神万古,沟通宇宙,这个牛好吹,但是身心的基础,可不是靠吹牛。
问题来了,遗精、手淫到底有啥区别?
经前痛经和经后绞痛,痛有啥区别?
我们每年的夏令营,都要一次又一次,强化教育这个观念。
保精血就是保命。
化精血才是大人之学。
这叫功夫上身,不是精神寄托。
过去孝子,必须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汤药调理。
父母当然也要知道,孩子青春期的精血问题,不要不当回事。
有些孩子天生羸弱,精气不足,到了青春期,又管不住(自己),各种生理心理问题都来了。
我一直强调,一切精神高度,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比如痛经,气虚,血虚,心虚。
为什么会痛呢?
披云按,天地之气一年一循环,人身之气一日一循环,子宫之气一月一循环,心念之气一时一循环。
男子为阳中阴,阴数八,一八而阳精生,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中阳,阳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
这个是种子戒期。
按河洛思想,天一生水。
女子天癸至,是《黄帝内经》说的。
通常指的是女子月经。
其实男子也有天癸至。
就是说,有了生殖能力的那一刻,就是天癸至。
其中有数,男子以八为数,女子以七为数。
女子的天癸,就是月经来了。
作为父母,要学会观察和推算天癸。
天癸来的那一刻,青春期开始了。
男孩子精满,没有任何心念和饮食影视的刺激,自然发生的遗漏,那才是天癸之水。
天癸是后天水里面含有先天水。
其实就是化先天气变为后天水,这是天一生水。
女子月经来之前,走冲脉任脉,反应从胸部到子宫。
男子天癸来,走肾。
是背部反应居多。
所以啊,青春期前后,女子天癸的经脉,要考察的是阳明经,三阳经,任脉,冲脉。
男子的天癸化为精,是阳精,所以是白色。
女子的阴血是阴性,本乎地,所谓赤地。
所以生孩子的时候,不是用血,而是用白。
化血为白,就有阳精。
父精母血,这个才是青春期第一课。
父精母血的认定,出于王冰。
天之气,从任脉而来,冲脉而下,化为血。
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冲脉主血,任脉主胞。
二脉流通,血水从天而降。
那无形之气,变为有形之水,是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说文说,一乃数之始,
天一生水,无形之气化为有形之水,就有数。
数外,就是跳出三界外。
数内,都是数学问题。
有数就有对待,天一地六。
人体的水,从天一生水开始,就有各种水。
眼泪,鼻涕,尿液,血液……
外水,江河湖海,冰川小溪,雨水,云霞……
化气为形,化形为气,是自然原理。
郭店楚简出土《太一生水》。
说的是先秦的宇宙生成论。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宇宙生成论呢?
因为那就是人生论的原点。
太一生水说,天地乃太一所生。
为万物母。
周而复始。
那就是我说的,天地一周为周天,男子为日天,女子为月天。
太一生水的宇宙观,与老子的一二三稍微不同。
说宇宙的最高源头是太一。
简单理解,太一就是元气。
元气是对应人身说的。
太一是对应宇宙说的。
我们只是宇宙能量创生的末端。
哲学说的唯物唯心,是个相互对立的观念。
张载的唯气,并没有见到太一先秦之水。
可以说,气的源头是太一。
这个就不会把太一,狭隘归为朴素唯物论的气论。
老子的一二三,在庸俗哲学家看来,是子母生生而死的方式。
太一的生成论,是周而复始观。
就是说,一切的造化,都要归入源头。
而不是受到佛观念影响,死了分段,生死轮回。
这是说,太一是造化本源。
元气是生命本元。
佛家是本性论,道家是本元论。
推广道家观念,对当今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前瞻性意义。
打破那种一去不复返的生死观。
也不是生死一如的大气凌然。
就是说,只要还原到本元,就能接通宇宙本源。
所以生命是有积极意义的。
现实的无奈,都会促使我们积极的进取生活,开辟元生活。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之下,是另一个生命的重塑。
所以啊,更年期的灭绝师太,完全可以化为紫霞仙子。
披云按,宇宙论,决定了生命观。
教会当下的青少年,学会宇宙生成论,超越所有的庸俗教育观。
教会这么多的灭绝师太,生命再度重生而辉煌。
今天把核心说明了:
太一生水,是宇宙观。
天一生水,是人身观。
中国人真正的天,就是太一。
大字上加一横,这个天,不是天皇,也不是天道,不是佛家说的六道之中的天道。
古人的实验科学,都是生命科学。
并没有以来生身之外的物理手段,来确定所谓的科学。
好像读书不上身,不亦乐乎就是假的。
教会孩子思考的方式。
我们说诗与远方,古人说把酒问青天,
造化的天,是太一,自然的天,是至高无上。
人身的天,是头首。
生命的天运,是天一生水。
儒家的天,于是就成为君臣父子。
女子重任冲,男子重肾气,乃天之道也。
特约专栏作者:披云,道家三丰派、西派传人。以道家思想探寻生命科学,开拓一条当代道家心理学之路。专栏探讨焦点,道家视角下的精气神问题在“青春期”及“更年期”的运用,推动生命身心内外的重建。
道家思想专栏更多文章:
道家思想专栏 | 伦理关系与天道含义
道家思想专栏 | 天心转物与夫妇之道
道家思想专栏|“贵重其身”与“肉体凡胎,人生大患”之辨
“赞赏什么文章,拥抱什么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