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大脑”直冲台岛东岸?F-16急升空!
9月13日,台军防空雷达室内气氛突然紧张。一架解放军空警-500预警机出现在台岛东北方向空域,正自西向北贴近台湾海岸线飞行。
令人诧异的是,这架注册号为B-78032的军机在飞至新北市瑞芳区鼻头角约120公里处时,突然打开了ADS-B信号应答器,将自己的位置信息公然显示在民用航迹网站上。
随后,预警机调转方向自北向南,沿着宜兰县、花莲县和台东县海岸线飞行,最近时距离花莲海岸不到60公里。
而台军反应迅速却慌乱,紧急起飞多架F-16战斗机进行查证和伴飞监视,从反应速度和规模来看,台军对这次行动显然没有提前预判,处于被动应对状态。
这架空警-500预警机在向西南方向飞行时,一度接近我国台岛花莲县海岸大约60公里的位置,除此之外,与台岛的海岸线一直保持着100~150公里左右的距离,持续的进行飞行动作。
不过根据航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此次飞行行动持续两个多小时,涵盖宜兰、花莲、台东到屏东的整条东部纵线,几乎是一次完整的东部空域穿越。
但这空警-500并非普通战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预警指挥机,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其搭载的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超过500公里,能同时跟踪60到100个目标。
不过与传统军事行动不同的是,此次空警-500采取了“明牌”策略,主动开启应答器,实时公开飞行轨迹,从“隐蔽侦察”转变为“透明威慑”。
而这种策略转变体现了解放军对台海局势的高度自信和掌控能力,既展示了实力,又避免了误判;既收集了情报,又进行了心理威慑。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空警-500此次行动可能达成多个战术目标,首先是增强战场感知与指挥控制能力,监控台湾空军F-16V、幻影2000的起降及外国军事活动。
其次是测试台湾防空反应,通过进入台湾所谓“防空识别区”飞行,迫使台湾空军出动战机或启用雷达,暴露其防空体系的响应时间、部署位置和电子信号特征。
此外台军出动的F-16战斗机虽然是经过升级的主力平台,但仍是上世纪70年代的设计,尽管换装了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升级了火控计算机,但平台老旧的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实际早在5月16日,台军一架F-16在拦截无人机时因机载计算机过载死机而坠毁,暴露了F-16在应对复杂电磁环境时的系统脆弱性。
反倒是空警-500具备广域海域探测能力,战舰目标识别和引导反潜作战等能力,对海探测距离约350公里,在复杂海况和电磁环境下性能稳定。
同时,它对地面移动目标的态势感知非常敏感,能进行电子侦察和定位,有效监控地面上武装部队的具体动向。
甚至它的探测性能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500至650公里,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超过180公里,能引导包括歼-20隐身战机在内的多种战机实施超远程打击。
不过此次空警-500行动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前一天,福建舰刚通过台湾海峡,空警-500很可能作为其配套装备,是联合演习的一部分。
而空警-500既能够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远程预警支持,有效弥补舰载雷达存在的局限,同时进一步增强“远海护卫”能力。
不过虽然官方未公布具体编组,但伴随的加油机和护航战斗机几乎可以确定存在。这不仅检验空警-500在长航时任务中的耐力,更是在验证解放军跨军种联合作战的整体调度与支援体系。
这表明解放军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和作战体系,各军兵种之间能够实现高效协同。
也就是说,空警-500的这次行动很可能成为未来台海军事博弈的新常态,这种“透明威慑”模式既展示了实力,又控制了风险,既传递了信号,又避免了升级。
对台军而言,这种常态化警巡将带来巨大压力。每次应对都需要出动战机伴飞,不仅消耗飞行小时和机务资源,也加重了飞行员负担,但长期下去,台军的战备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军事行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
从以往大规模舰机绕岛飞行,到现在更多地借助电子侦察、信号压制等手段,实现信息领域上的主导。
只得说空中“大脑”已经将岛内东岸的军事设施“看”得清清楚楚,而未来,这种“透明威慑”模式可能成为常态,两岸统一的趋势不可阻挡。
参考资料:
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