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诗艺国际】赵志斌(山西)|| 土坯房的月光(短篇小说)

0
分享至


土坯房的月光(短篇小说)

作者/赵志斌(山西)

作家/诗人风采】


赵志斌,笔名悦居士,山西寿阳人,中共党员,生于书香之家。深耕文学创作多年,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逾千篇(首),累计逾百万字。作品屡获佳绩,其中《马尾哒哒妹》荣获当代文学家朱自清文学大赛散文一等奖,还曾获中华金蝉奖特别优秀诗人奖、南国文学征文优秀奖、名人堂闲斋笔会优秀奖、冰心文学奖征文赛中国文学先锋奖等,获评“青年文学家实力诗人”。曾任宁夏《银南报》特约记者,《中外诗人》注册会员,系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现担任《中国乡村》杂志散文编审、《当代文学家》特约编审,《金蚂蚁》小小说编辑、以及《大连文学》《辽宁文学》创作编委、《文同文化社》编审、《环球诗歌》顾问团顾问。期待以更多佳作与读者相遇。


【作家/诗人作品】

土坯房的月光(短篇小说)

赵志斌(山西)

1969年的秋老虎还没褪尽,林秀梅跟着知青队伍踏进王家坳时,脚底板沾的黄土都带着焦气。村口那棵老槐树叶子蔫头耷脑的,树底下蹲着凉快的村民,眼神跟打量新收的庄稼似的,一搭一搭扫过来,扫得她心里发慌。她攥着衣角,手心里全是汗,怀里揣着娘连夜缝的碎花布包,里头就两件洗得发白的换洗衣裳,还有一小包用油纸裹得严实的红糖——娘送她上车时红着眼说“农村苦,留着补身子”,可真到了住的地方,她才知道啥叫“苦”。

分配的土坯房在村东头,墙皮掉得一块一块,风从裂缝里钻进来,呜呜地响。墙根儿长着青苔,潮乎乎的气儿往鼻子里钻,夜里躺下,能清楚听见老鼠在梁上“哒哒”跑,偶尔还掉下来点碎木屑。第一晚她裹着硬邦邦的被子哭了,眼泪顺着眼角淌进粗布被面,第二天早上摸起来,那片布料还潮乎乎的,像捂了块湿抹布。

白天上工更难熬。她被分到妇女队,跟着去村南的麦地里割麦。细皮嫩肉的手攥着磨得发亮的镰刀,没半晌指关节就酸得发麻,掌心磨出好几个血泡,一使劲疼得钻心。队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婶子,看她割得慢,嘴一撇,声音大得能让半块地的人听见:“城里来的娇小姐,哪能干这粗活?别占着地方耽误事!”这话像针似的扎进她心里,她咬着牙没吭声,只是把腰弯得更低,手里的镰刀挥得更快。当晚收工,她找隔壁住的张婶要了块破粗布,把手指头缠得厚厚的,第二天照样扛着镰刀上了地——她不想被人看轻。

就是这时候,她遇上了李大柱。李大柱快四十了还是光棍,住在村西头最破的那间房,人高马大的,脸膛被日头晒得黢黑,额头上一道三指宽的疤,听说是年轻时跟人打架留的。村里人提起他,都摇头说“懒、爱呛嘴,工分总挣不够”,可林秀梅却记得,她第一次挑水没经验,摔了水桶,水洒了一地,是李大柱默默走过来,扛起空桶去井边,帮她把水缸挑得满满当当;有回收工晚了,天擦黑看不清路,是他拎着盏煤油灯在路口等,看见她就粗声粗气地说“跟俺走,别摔沟里”。她觉得这人虽看着糙,心却不坏,后来老乡劝她“离李大柱远点,免得惹麻烦”,她没听。

后来李大柱来得更勤了,有时送两个刚烤好的红薯,有时趁她上工,悄悄帮她把漏风的窗户补好。某天收工,他堵在她土坯房门口,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红布包,憋了半天,脸涨得通红才开口:“秀梅,俺、俺们成亲吧。俺会对你好,不让你受委屈。”林秀梅看着自己在村里无依无靠的处境,又想起这些日子李大柱的照顾,咬了咬下唇,轻轻点了头。

婚礼办得寒酸极了。就在李大柱那间破草棚里,摆了两张矮桌,桌上是窝头、咸菜,还有一碗炒鸡蛋——那是张婶从自家攒的鸡蛋里匀出来的,算是最像样的菜。林秀梅穿了件自己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别了朵从野地里摘的野菊花,脸上硬扯着笑,心里却空落落的;李大柱穿了件新做的灰布褂,却没半点新郎官的喜气,只是闷头给来的老乡递烟。

宾客散了,土坯房里只剩下红烛忽明忽暗的光。林秀梅站在炕边,搓着手,轻声说:“大柱,时候不早了,俺们洗洗睡吧。”话音刚落,“啪”的一声脆响,她脸上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李大柱瞪着眼,酒气混着汗味喷在她脸上——那酒是他托人从镇上供销社换来的散装酒,平时舍不得喝,今天娶媳妇才倒了半碗。“城里来的就是矫情!洗啥洗?能当饭吃?俺娶媳妇就是为了过日子、传香火,别跟俺整这些没用的!”说着,他伸手就扯她的衣襟,力道大得像要把布衫扯破。林秀梅吓得缩到墙根,却被他死死按住,鼻间全是他身上的汗味和土腥味,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淌进炕席的缝隙里。李大柱完事就裹着被子翻身朝里,呼噜声震得炕都发颤,根本不管她僵在原地,脸上疼,心里更酸,连哭都发不出声。红烛慢慢灭了,屋里陷入一片漆黑,只有月光从窗缝里钻进来,照着炕边掉的布片,她蜷在炕角,望着房梁,心里堵得像塞了团湿泥巴,喘不过气。

日子就这么熬着,转眼到了开春。林秀梅开始犯恶心、身子懒,干不动重活,张婶过来串门,拉着她的手摸了摸脉,笑着说“秀梅,你有了”。她摸着自己还平坦的小腹,心里生出点盼头——或许有了孩子,李大柱能变好点,能对她温和些。可李大柱知道后,只“哼”了一声,照旧改不了喝酒的毛病,不过那时候酒金贵,得用粮票换,他大多时候是赊账,或是跟相熟的村民换点自酿的糙米酒,喝得不多,却一沾酒就变脸。她想炖点小米粥补身子,刚把锅端上桌,李大柱嫌没放糖,抬手就把锅掀了,滚烫的粥洒在她脚背上,瞬间起了好几个水泡,他还站在旁边骂:“怀个娃就金贵了?俺娘当年怀着俺,照样下地割麦!”肚子渐渐大了,队长看她实在吃力,批她去做晒谷、择菜的轻活,李大柱却不依,天天催着她去拾麦穗,她腰弯不下去,就跪在地里捡,膝盖磨得全是伤,结痂了又磨破,疼得钻心。

深秋的一个夜里,林秀梅突然羊水破了,她疼得直冒冷汗,推旁边的李大柱,让他去请接生婆。可他翻了个身,不耐烦地嘟囔:“女人生孩子都这样,吵得俺睡不着!等天亮再说!”还是隔壁的张婶听见她的哼唧声,披着衣裳跑过来,对着李大柱骂了半天,才把他骂醒,趿着鞋去请人。折腾到后半夜,女儿终于出生了,接生婆把孩子抱给李大柱看,他瞥了一眼,脸色沉得能滴出水:“丫头片子,有啥用?”说完就蹲在门口抽烟,连一口热水都没给她端。林秀梅抱着皱巴巴的女儿,给她取名“招娣”——她盼着这孩子能带来点好运气,盼着日子能慢慢好起来。可李大柱却更变本加厉了,酒喝得更频,还总疑神疑鬼,看她的眼神像看贼。

有一回,一个男知青路过她们家,看见窗户纸破了,就跟林秀梅说“嫂子,明天俺找张纸帮你糊上”,刚好被从地里回来的李大柱看见。当晚,他把林秀梅按在炕上打,拳头巴掌往她身上落,嘴里骂着:“你是不是跟那知青有勾当?城里女人没一个好东西!娶你回来就是让你偷人的?”林秀梅哭着辩解,说只是说句话,他根本不听,打得她浑身是伤,连动一下都疼。从那以后,李大柱看得更紧了,不让她跟任何男人说话,连她去河边洗衣裳,他都要跟在后面盯着。林秀梅觉得自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没有一点自由,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得走,得离开这里。


1978年,知青能返城的消息传到了王家坳,林秀梅的心一下子活了。可她知道,李大柱绝对不会放她走,更不会让她带走招娣——在他眼里,招娣再是丫头片子,也是李家的人,是他的“念想”。她开始悄悄筹谋,每天做饭时,多给李大柱蒸两个白面馒头,吃饭时主动给他温上小半碗糙米酒,说话也软了下来,不再跟他呛嘴。某天夜里,李大柱喝到半醉,靠在炕边嘟囔:“听说城里有电灯,还有肉包子,顿顿能吃饱……”林秀梅赶紧凑过去,帮他捶着腿,柔声道:“大柱,俺想回城里看看爹娘,不是要跑。俺先回去打前站,城里日子好,顿顿能吃白面,冬天还有暖气,不冷。俺找爹娘帮忙落户口,等弄好了,就托人把你和招娣的户口也迁过去。到时候你就是城里人,不用再挣工分受苦,招娣还能去城里上学,将来说不定能当干部,这不比在村里强?”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两个刚煮好的热鸡蛋,塞到他手里,“俺要是想跑,还能替你俩谋划这些?你放心,俺安置好就立马回来接你俩,过好日子。”

李大柱捏着手里的热鸡蛋,又琢磨着她说的城里的好,眼神渐渐松了,半天憋出一句:“行,俺信你这一回。你先去,要是敢不回来,俺就去城里闹,让你爹娘都没脸见人!”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秀梅就收拾好了自己的碎花布包——还是当年从家里带来的那个。她走到炕边,看着炕上睡得正香的招娣,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带着笑,不知道在做什么好梦。她想抱抱女儿,又怕自己哭出声露了馅,只好咬着唇,狠了狠心,转身跟李大柱说句“俺走了”,就头也不回地跟着返城的知青队伍走了。走到村口,她忍不住回头,看见李大柱抱着招娣站在土坯房门口,招娣的小脑袋靠在他肩上,不知道在看什么。风刮过她的脸,带着黄土的味道,她咬着唇逼回眼泪,快步跟上了队伍——这一转身,她就没打算再回头。

回了城里,林秀梅找了个远房亲戚落脚,在一家纺织厂找了份挡车工的工作。车间里机器“轰隆隆”响,震得耳朵疼,她的手指被纱线勒出一道又一道红印子,每天下班都累得抬不起胳膊,可不用再挨打,不用再干重活,能吃饱饭,她觉得心里踏实。可没安稳几天,亲戚就捎来消息,说李大柱天天去以前的知青点闹,逢人就问“林秀梅去哪了”,还说要去城里找她。林秀梅慌了,她知道李大柱的性子,要是被他找到,自己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日子就全完了。

她整夜整夜睡不着,一闭眼就想起李大柱凶神恶煞的脸,又想起招娣的小脸,心像被刀割一样疼。可她更清楚:只要李大柱认定自己会接招娣进城,就不会立刻找来。万般无奈之下,她找到当年一起返城、现在在县城工作的知青,托他帮忙给李大柱捎句话,再带点东西过去。话是她编的:“城里住处太小,俺一个人住都挤,暂时没法接招娣过去。俺先在城里稳住脚,等租到大房子、把户口的事理顺了,立马就回村接她。”东西是她特意去百货商店买的——一块花布做的小褂,还有两斤水果糖,都是招娣以前没见过的。她没敢让知青提自己的住处,连联系方式都没留,只盼着这个借口能让李大柱暂时不找过来。

知青回来后,跟她说了送东西时的情景:招娣正坐在门槛上玩石子,看见花布小褂,眼睛一下子亮了,伸手想摸,却被李大柱一把拦住。李大柱接过东西,脸色沉沉的,只跟知青说“让她快点,别耍花样”,没让招娣跟知青多说一句话,也没问林秀梅的具体情况。林秀梅坐在昏暗的出租屋里,听着知青的话,眼泪像断了线似的掉下来。她知道,这编造的“等”,其实是永远的“不等”,从这一刻起,她跟女儿的联系,就越来越薄了。

后来,林秀梅换了住处,也换了联系方式,彻底断了跟王家坳的所有关联。她在纺织厂认识了老周,老周是个老实人,比她大五岁,妻子早年病逝,没有孩子。老周知道她的过去,却从不多问,只是默默地照顾她,冬天给她带热水袋,夏天帮她扇扇子。林秀梅觉得踏实,就跟老周成了家。婚后,老周对她很好,什么事都让着她,后来两人还生了个儿子,日子过得安稳又平和,她几乎要把王家坳的苦日子忘了。

转眼三十年过去,到了2008年前后,林秀梅退休了,儿子也成了家,生了个胖乎乎的孙子。她每天在家带孙子,日子过得清闲,可对招娣的思念却越来越深,夜里总想起招娣刚出生时皱巴巴的样子,想起她蹒跚学步时抓着自己衣角的模样,想起她被李大柱抱着站在村口的场景。她托了好多人,辗转打听,才知道李大柱后来没再娶,一直带着招娣过,还是改不了喝酒的毛病,只是后来没了工分,日子更紧,酒喝得少了,脾气却更糟,对招娣也不好。招娣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干活,二十岁那年,被李大柱以两袋粮食的彩礼,嫁给了邻村的农民王建军。

林秀梅揣着攒下的钱,坐了大半天的长途汽车,又在镇上打了辆三轮车去村里。路两旁的景象跟她记忆里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土坯房大多翻成了砖瓦房,外墙刷着白灰,有的还贴了瓷砖,路边立着电线杆,拉着电线,偶尔能看见有人骑着电动车经过。到了招娣家所在的村子,三轮车停在村口,她下车往里走,心里又紧张又害怕。

招娣家的房子在村子中间,是一栋两层的砖瓦房,外墙贴了浅粉色的瓷砖,院子用水泥砌了地面,搭着一个鸡棚,几只母鸡在里面咯咯叫,晾衣绳上挂着洗干净的衣裳,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林秀梅站在门口,心里直打鼓,犹豫了半天,才抬手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招娣,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棉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黑色的皮筋扎在脑后。她的脸上带着常年干活留下的风霜,眼角有了细纹,可气色不错,看着很精神。看见林秀梅,她愣了半天,眼神从疑惑慢慢变成冷漠,声音没什么起伏:“你找谁?”

“招娣,俺、俺是娘啊……”林秀梅的声音发颤,手紧紧攥着手里的包。

“俺娘?”招娣笑了笑,笑容里满是嘲讽,“俺娘早把俺丢在王家坳,回城里享清福去了。”她侧身让林秀梅进屋,自己也跟着走了进来。屋里铺着水泥地,扫得干干净净,靠墙摆着一张刷了红漆的木桌,旁边是四把椅子,椅子腿用布条缠了一圈,应该是怕磨坏地面。靠墙的位置放着一个老式的衣柜,柜门上贴着一张过时的明星海报,角落摆着一台二十一寸的旧电视机,屏幕旁边放着几本孩子的课本和练习册。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从里屋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刚修完的锄头,应该是招娣的丈夫王建军。他看见林秀梅,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去灶房倒了杯热水,递到她手里:“大姐,喝水。”

两个孩子从里屋跑了出来,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大概十三四岁,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女孩十岁左右,扎着羊角辫,穿着粉色的连衣裙。他们躲在王建军身后,偷偷地打量林秀梅,眼神里满是好奇。

招娣坐在椅子上,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沉默了半天,才开口:“俺爹活着的时候,天天跟俺说,你嫌俺是个丫头片子,嫌他穷,所以回了城里就再也没回来。他喝醉了就打俺,骂俺是没人要的孽种,骂你狠心。俺十三岁就下地干活,天不亮就得起来喂猪、做饭,然后去地里割麦、插秧,累得直不起腰。俺天天盼着你回来接俺,盼了一年又一年,从春天盼到冬天,从穿单衣盼到穿棉袄,可你从来没回来过。”

“招娣,不是这样的,俺当年……”林秀梅急忙想解释,却被招娣打断了。

“不是这样是哪样?”招娣抬眼,眼里满是红血丝,声音也提高了些,“你走后,俺爹更能喝了,地里的活、家里的活全是俺一个人干。

后来嫁给建军,刚开始日子是难,他跟着镇上的工地打工,起早贪黑,俺在家种地、养猪,还要照顾他生病的娘。俺们省吃俭用,慢慢才把日子过起来,盖了这栋房,供孩子上学。现在孩子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家里能看上电视,虽不如城里富裕,可俺心里踏实。你在城里过好日子的时候,想过俺在村里受的苦吗?想过俺天天盼你回来的滋味吗?”

招娣的话像鞭子似的抽在林秀梅心上,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手里的布包上,洇出一小片湿痕。她从包里掏出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钱,还有一条新买的羊毛围巾,往前递了递:“招娣,这是娘攒的钱,你拿着给孩子交学费,买件新衣裳。这围巾……天快冷了,你围着暖和。”

招娣却没接,只是摇了摇头,眼神里的冷漠淡了些,多了点复杂:“钱俺们自己能挣,衣裳俺们也能买。你要是早三十年把这些送来,俺或许会稀罕,可现在不用了。俺的苦日子已经熬过来了,孩子也长大了,俺们一家人好好的,就够了。”

王建军在旁边劝:“招娣,娘也是一片心意,你别这样。”招娣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有些变形,是常年干重活留下的痕迹。

林秀梅看着招娣,又看了看躲在王建军身后的两个孩子,心里像被掏空了似的。她知道,有些亏欠一旦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她坐了没一会儿,就站起身:“招娣,俺……俺不打扰你们了,俺走了。”

招娣没留她,只是送她到门口。林秀梅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看见招娣还站在门口,两个孩子扒着门框,偷偷看她。风刮过村口的老槐树,叶子沙沙响,像她当年离开时的声音。她咬了咬唇,转身慢慢往前走,眼泪模糊了视线,眼前一会儿是招娣小时候皱巴巴的脸,一会儿是她现在带着风霜的模样。

坐三轮车回镇上的路上,林秀梅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路边倒退的田野和房屋,心里空落落的。她知道,这一趟回来,没能弥补什么,却让她彻底明白:当年她为了逃离苦难,丢下了女儿,如今女儿用自己的方式撑起了日子,也筑起了一道墙,把她挡在了过去的时光里。

回到城里,林秀梅把那条没送出去的羊毛围巾叠好,放进衣柜最底层。她还是每天带孙子,做饭,跟老周散步,可心里总缺了一块。有时夜里睡不着,她会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路灯,想起王家坳的月光——当年照在土坯房上的月光,冷清清的,如今想起来,却带着一丝说不清的暖。

后来,林秀梅又去过村里几次,每次都只是在村口远远看一眼招娣家的房子,没再进去。她知道,有些关系不必强求,只要招娣一家人过得好,她的愧疚,或许就能少一点。

2018年冬天,林秀梅得了重病,躺在医院里,意识模糊的时候,总看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一块花布小褂,朝她喊“娘”。老周把招娣叫来了医院,招娣站在病床边,看着脸色苍白的林秀梅,没说话,只是悄悄把那条当年没接的羊毛围巾,盖在了她的被子上。

林秀梅醒来时,摸到脖子上的围巾,转头看见招娣坐在床边,正给她削苹果。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招娣的头发上,带着一层淡淡的金光。她张了张嘴,声音微弱:“招娣……”

招娣把削好的苹果切成小块,递到她嘴边,声音轻轻的:“吃点吧,补补身子。”

那一刻,林秀梅的眼泪又掉了下来,这一次,不是因为愧疚,而是因为一丝迟来的、微弱的暖意。她知道,有些伤口或许永远不会愈合,但至少在这一刻,她们之间那道厚厚的墙,裂开了一道小缝,漏进了一点光——就像当年土坯房里,从窗缝里钻进来的月光。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欢迎长期赐稿,再现诗意生活

传统诗、词、曲、赋,现代诗歌

译诗,诗评,诗配画

文学理论

散文,随笔,杂文、短微小说

来稿请寄:153811241@qq.com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关注,是一种支持;分享,是一种美德~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乌新闻极速鲜:巴基斯坦再次援乌18万发炮弹

俄乌新闻极速鲜:巴基斯坦再次援乌18万发炮弹

史政先锋
2025-09-13 22:20:07
短短一天,特朗普就像变了个人!看来柯克的死,对特朗普打击太大

短短一天,特朗普就像变了个人!看来柯克的死,对特朗普打击太大

青青子衿
2025-09-14 02:56:02
河南省委书记率团访问期间,坐进了飞机驾驶室

河南省委书记率团访问期间,坐进了飞机驾驶室

政知新媒体
2025-09-13 23:55:55
远超欧美!中国造出全球首台相控阵CT,成像清晰度堪比解剖

远超欧美!中国造出全球首台相控阵CT,成像清晰度堪比解剖

策略述
2025-09-12 15:46:15
福耀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何超琼致辞、曹德旺献唱,众大咖现身

福耀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何超琼致辞、曹德旺献唱,众大咖现身

冷月侃娱乐
2025-09-13 10:07:07
收获季来了,美国农民绝望哭诉:中国不买了,我只能全部销毁!“中国仍未下一单”,美大豆协会急了,催特朗普达成协议

收获季来了,美国农民绝望哭诉:中国不买了,我只能全部销毁!“中国仍未下一单”,美大豆协会急了,催特朗普达成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21:39:05
廖一帆爸爸硬刚家委会后续:孩子被区别对待,已和学校达成和解

廖一帆爸爸硬刚家委会后续:孩子被区别对待,已和学校达成和解

鋭娱之乐
2025-09-12 13:01:53
辽宁14岁男孩无证驾驶他人车辆撞死60岁女子,车主被判刑、担60%责任,监护人:经济困难,无法支付26万元赔偿款

辽宁14岁男孩无证驾驶他人车辆撞死60岁女子,车主被判刑、担60%责任,监护人:经济困难,无法支付26万元赔偿款

扬子晚报
2025-09-13 21:40:56
舆论战升级?罗永浩直播结束后,西贝连夜召开1.8万人罗永浩作战大会,最新回应

舆论战升级?罗永浩直播结束后,西贝连夜召开1.8万人罗永浩作战大会,最新回应

新民周刊
2025-09-13 13:16:52
罗永浩称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

罗永浩称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00:12:21
胡锡进发声劝和西贝贾国龙,在吵架这件事上,罗永浩只输过星巴克

胡锡进发声劝和西贝贾国龙,在吵架这件事上,罗永浩只输过星巴克

壹月情感
2025-09-13 22:36:12
请别再歌颂苦难了

请别再歌颂苦难了

深蓝夜读
2025-09-12 22:42:14
西贝邀请记者直播自证清白,厨师掏啊掏,掏出来一把剪刀准备解冻

西贝邀请记者直播自证清白,厨师掏啊掏,掏出来一把剪刀准备解冻

禾寒叙
2025-09-13 14:22:17
一夜之间,西贝开始炒菜,后厨现场被直播,记者试吃表情一言难尽

一夜之间,西贝开始炒菜,后厨现场被直播,记者试吃表情一言难尽

暖心萌阿菇凉
2025-09-12 20:59:27
侯友宜不再隐藏!公开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被迫改口,王金平站队

侯友宜不再隐藏!公开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被迫改口,王金平站队

今日美食分享
2025-09-13 14:21:32
为何“贪官抓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向安:震慑不够,治标不治本

为何“贪官抓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向安:震慑不够,治标不治本

孙玉良
2025-09-13 13:45:06
史诗级公关灾难,西贝直播“预制菜”!

史诗级公关灾难,西贝直播“预制菜”!

牲产队2024
2025-09-13 18:02:36
44岁知名女演员官宣离婚!为挽救婚姻做过亲子鉴定,起诉离婚历时两年,连发9条微博回应

44岁知名女演员官宣离婚!为挽救婚姻做过亲子鉴定,起诉离婚历时两年,连发9条微博回应

鲁中晨报
2025-09-14 09:31:05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他貌美的妻子,下了一个十分残忍的命令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他貌美的妻子,下了一个十分残忍的命令

红梦史说
2025-09-14 02:50:03
王思聪上海豪宅再次降价出售,还是难找买主!偌大豪宅只能装灰尘

王思聪上海豪宅再次降价出售,还是难找买主!偌大豪宅只能装灰尘

娱乐团长
2025-09-12 22:01:51
2025-09-14 12:55:00
木兮春兮 incentive-icons
木兮春兮
文学创作。
3138文章数 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教育要闻

这些地理题真是有点太离谱......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美商海盗船被起诉内存最高速度“虚假宣传”,将花550万美元和解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