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的鱼生,淋上生油、拌上姜丝,还有花生、芝麻、蒜片,可谓一口一个快活。但是,因此患上肝吸虫病的患者屡见不鲜。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近期接连收治了3例患者,他们共同的爱好居然都是,爱吃鱼生。
20岁的小罗(化名),因发热、腹痛来到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急诊科就诊,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由最初的7%上升至47%(正常值范围0.4%-8%)。医生追问病史,小罗自述曾有生鱼片食用史。完善腹部MRI检查,高度怀疑寄生虫感染导致肝脓肿。
李先生(化名)也是因为右上腹痛、发热3小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6.1%,CT检查提示肝脏上有病变。追问饮食史,李先生也是鱼生爱好者,至此,李先生诊断也基本明确——食用鱼生后寄生虫感染并发肝脓肿。
31岁的王先生(化名)因腹痛3周、发热11天到红楼院区急诊综合病区就诊,平时也有吃鱼生的习惯,检查发现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达到惊人的78.6%,腹部彩超提示肝内片状异常回声(范围58*38毫米)。完善寄生虫抗体检查后,发现肺吸虫抗体、猪囊尾蚴抗体、包虫病抗体均为阳性,寄生虫感染诊断明确。
嗜酸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白细胞,它的主要职责是攻击寄生虫和参与过敏反应。在普通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中,它通常不会明显升高。一旦这个指标“飙升”,通常提示: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上述病例均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明确的生鱼片摄入史以及肝脏影像学异常,这三条关键线索均指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来源:东莞日报 东莞市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