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D·洛克菲勒出生在1839年的纽约乡村,那时候美国还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他家境一般,父亲是个到处卖假药的推销员,经常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拉扯六个孩子。
洛克菲勒小时候就得帮着干农活,但他从小就对数字敏感,学校里学账目学得特别认真。
高中一毕业,1855年,他就直接出去找活干,没上大学,花自己的钱去商业学校学了三个月,就觉得够用了。
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克利夫兰的一家农产品公司当簿记员,年薪才50美元。他干得仔细,每笔账都对得非常精细,没多久薪水就翻倍了。
1859年,他攒了点钱,和朋友莫里斯·克拉克合伙开公司,卖谷物和肉类。1861年,美国内战一打响,需求大增,他们赚了第一桶金,第一年就盈利4000多美元。
洛克菲勒这时候才20出头,开始琢磨更大机会。
1863年,洛克菲勒转行进石油业,和化学家塞缪尔·安德鲁斯合作建炼油厂。那年石油刚从宾夕法尼亚挖出来,大家都觉得这是未来,他抓得准,厂子很快就盈利了。
1865年,他买下伙伴的股份,开始独当一面。1870年1月10日,标准石油公司正式成立,洛克菲勒当总裁,总部设在克利夫兰。
公司起步小,但洛克菲勒玩转了并购,1872年就吞并了克利夫兰的22家小厂,控制了当地九成产能。
他跟铁路公司谈折扣运费,成本压低,产品卖得飞起。
到1880年代,标准石油垄断了美国九成炼油,洛克菲勒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1916年他成了第一个亿万富翁。那时候一亿美元足以能够买下半个美国,他账户里钱多到数不过来。
洛克菲勒的路子不是光靠运气,他说商业得算细账,得看长远。
标准石油的成功,靠的就是高效管理和市场控制,他不爱冒险,每一步踩得结实。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标准石油信托违法,公司拆成34家,洛克菲勒退居二线,但还是最大股东,财富没少。
洛克菲勒这辈子赚的钱,换算到现在得有个几千亿,但他晚年将这些全扔到慈善上,捐了5亿多美元,建学校医院,搞公共卫生。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在佛罗里达去世,享年97岁。他留下的不光是钱,还有一套商业逻辑,让人琢磨到现在。
洛克菲勒曾写信给儿子小约翰时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头脑最聪明:一种是会用自己的聪明,另一种是会用别人的聪明。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拆开看,里面门道不少。
先说第一种,会用自己的聪明的人。洛克菲勒自己就是例子,他从簿记员起步,没靠别人指路,全凭自己算账、看市场。
早期在农产品公司,他不光记账,还亲自去码头谈货,算运费、预测价格波动。钻石油时,他钻研炼油技术,改进工艺,省下大笔成本。
这不是天才,是肯下功夫,别人偷懒的地方,他多转了一圈脑子。
这就跟日常干活一样,你干一行,就得把那行吃透。洛克菲勒没上过名牌大学,但他的账本比教授的书还准。他强调,聪明不是天生的,得练。
比方说,标准石油扩张时,他不乱买厂子,先算回报率,哪些值得吞并,哪些扔一边。这套方法,现在创业者还用,核心就是自力更生,别指望运气。
很多人聪明,但懒得用,洛克菲勒不一样,他把脑子当工具,天天磨。
再看第二种,会用别人的聪明。这更实用,因为一个人再牛,也干不过团队。洛克菲勒早年就拉伙伴,安德鲁斯管化学,他管钱和销售,分工明确。
后来建立董事会,找律师谈合同,专家搞铁路折扣,他只管挑方案。这话不是让他偷懒,而是知道边界。聪明人知道自己什么行,什么不行,不行的地方就借力。
标准石油垄断市场,不是他一人之力,是靠一堆专家的脑子堆出来的。
他写信给儿子,就是想说,财富不是攒钱,是放大能力。会用别人聪明的家伙,往往走得更远,因为世界大,一个人兜不住。
这两类聪明互补,第一种打基础,第二种放大。洛克菲勒的帝国,就是这么建成的,他没发明石油,但用自己的聪明抓机会,用别人的聪明管帝国。
在职场里,光有聪明是没用的,得会合作;创业呢,光借力不行,得有自己的底子。洛克菲勒的逻辑是,聪明不是炫耀,是赚钱工具。
很多人听了这话,觉得老套,但真练起来,难着呢。聪明人爱秀优越,结果栽跟头;会用人的人,低调,但稳固。
儿子小约翰1874年生,长大后接手慈善。洛克菲勒在1911年退下来后,就专注基金会,1923年捐1亿建洛克菲勒基金会,搞医学和教育。
小约翰管基金会,捐了5亿,建协和医院,还推南方学校。家族用信托管钱,1934年设家族信托,避免税和纠纷。到现在,第六代还活跃,资产上千亿,投银行、地产、能源。
家族为什么不散?靠的就是那两种聪明。小约翰用自己的智慧管慈善,用专家的脑子规划项目。
孙子戴维·洛克菲勒在1915年生,当了大通银行总裁,1960年代里推行国际贷款,1973年建立三边委员会,拉美欧日谈生意。他活到了2017年,享年101岁,捐了10亿艺术品和钱。
1882年就设立了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传承不光钱,还教价值观:勤俭、低调、公益。洛克菲勒说,钱是副产品,工作才是本事。
洛克菲勒家族产业现在跨行,风能、艺术收藏都有。2017年戴维走后,家族170多人,基金会年捐上亿,投非洲医疗、气候项目。
洛克菲勒的信件,成了家训。很多人富了就败,洛克菲勒家不一样,因为他们懂借力和自力。话说,富不过三代是老话,但洛克菲勒家族破了“诅咒”,就是因为这套逻辑。
参考资料:
1、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富过6代的洛克菲勒,凭什么他那么幸运? 海峡网 2023-05-10
2、成为慈善家——洛克菲勒的转型 经济观察报 2022-02-16
3、亿万富豪洛克菲勒走了,“富不过三代”魔咒并未打破 野马财经 2017年03月22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