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三国,咱们总绕不开曹操。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辈子伴随着头痛的折磨,这事儿在史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而更加广为人知的,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那段惊心动魄的情节:神医华佗在多次治疗无效后,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方案,用利斧劈开曹操的脑袋,做个开颅手术,取出里面的“风涎”,才能根治头痛。
多疑的曹操一听,当场翻脸,认为华佗这是想借机谋杀自己,一怒之下就把华佗关进大牢,最终一代神医屈死狱中。这个故事让我们在惋惜华佗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如果当年曹操一咬牙,同意了华佗的方案,他能挺过这一关,并最终活到一统天下吗?
小说与正史,真有“开颅”这回事吗?
咱们首先得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华佗给曹操“开颅”这个提议,到底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小说家的艺术创作?
如果翻开陈寿的《三国志》,也就是最权威的正史记载,我们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在《三国志·华佗传》中,明确写着曹操确实有严重的“头风”病,也就是头痛,“每发,心乱目眩”。他召来华佗,华佗的治疗方法是针灸。记载说华佗“针鬲,随手而瘥”,意思是用针刺扎某个穴位(据考证可能是膈俞穴),曹操的头痛立刻就能缓解。
你看,正史里只提到了针灸,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但问题是无法根治,曹操离不开华佗。曹操希望华佗能一直待在他身边做私人医生,但华佗志不在此,借口妻子生病回家,后来又拖着不肯回来,这才惹怒了曹操,最终被杀。从头到尾,正史中都没有“开颅”二字的记载。
那么,“开颅手术”这个说法是从哪儿来的呢?主要就来自罗贯中的小说 《三国演义》。罗贯中这么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一方面,它极大地神化了华佗的医术,让他拥有了超越时代的大胆设想;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刻画了曹操多疑、猜忌的“奸雄”本色,让“曹操杀华佗”这个事件的戏剧冲突变得无比强烈。
所以说,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从一开始就是基于一个文学创作的“假设”。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探讨下去。因为更有趣的问题来了:就算这是小说虚构的,但在那个年代,开颅手术真的具有可行性吗?
打开古人的头盖骨,神话还是现实?
从小说情节跳出来,我们用更严肃的考古学视角来看,开颅手术在古代到底存不存在?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存在,而且历史远比三国要早得多。
考古学家们在中国以及世界多地,都发现了古代开颅手术的直接证据。比如,在中国山东广饶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距今约5000年的男性头骨,其右侧顶骨有一个直径约3.1厘米的圆形穿孔,孔洞边缘非常光滑,并且有骨组织愈合的痕迹。这清楚地表明,这位5000年前的“患者”在接受了开颅手术后,还健康地存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被认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案例。
类似的发现在青海、河南等地也时有出土。这些考古证据说明,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打开头骨的技术,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治疗某些疾病,比如颅内高压、外伤,或者出于某些宗教巫术仪式。他们使用的工具,可能是打磨锋利的石片、石钻,或者是早期的金属刀具。
再把目光拉回到华佗所处的汉末三国时期。华佗本人是当时外科手术的集大成者,史书记载他发明了麻醉药 “麻沸散”,并且能够进行剖腹、清创、缝合等复杂的外科手术。这说明,当时顶尖的医疗技术已经具备了进行大型手术的两个基本条件:麻醉和外科操作。
这么一看,虽然给曹操开颅是虚构的,但华佗作为一名外科大师,拥有类似的想法,甚至在理论上探讨过这种可能性,也并非完全是天方夜谭。只不过,想法和现实之间,还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现代医学回望,曹操的“头风”究竟是什么病?
好,既然手术在理论上并非绝无可能,那我们再来看看“患者”曹操。他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值得动这么大的手术吗?
史书上描述他的症状是“头风”,发作时“心乱目眩”,这是一种反复发作、折磨他二十多年的慢性病 。用现代医学的眼光来分析,曹操的病症最符合的诊断是偏头痛或者丛集性头痛 。这类神经血管性头痛的特征就是剧烈、反复发作,常伴有视觉先兆(眼花),并且会因为情绪激动、劳累而诱发,这和曹操的状况高度吻合。
当然,也有人推测是脑肿瘤。这个推断主要是因为小说里华佗说要“取出风涎”,听起来像是要切除什么实质性的病变。如果是一个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确实可能导致长达数十年的慢性头痛。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是偏头痛,做开颅手术不仅没用,简直就是荒谬。这是一种功能性疾病,颅腔内并没有什么“风涎”可以取出来。而如果是脑肿瘤,开颅虽然在方向上是对的,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等同于自杀。
这就引出了我们最核心的分析:即便曹操同意了,手术台上的生还几率有多大?
三国时代的手术台,一步一惊魂
让我们来构想一下这场发生在公元220年的“世纪手术”。
华佗的“麻沸散”究竟是什么配方,史无记载,其麻醉深度和持续时间都是未知数。开颅手术过程漫长而痛苦,一旦“麻沸散”的药效中途过了,或者麻醉深度不够,曹操会在极度的痛苦中休克死亡。
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感染。在那个连细菌概念都没有的年代,无菌操作是天方夜谭 。用来开颅的“利斧”或刀具、华佗的手、手术环境,都布满了致命的细菌。即便手术本身奇迹般地成功了,术后的颅内感染、脑膜炎、败血症也几乎是百分之百会发生的事情,这在当时是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疗的。
再者是止血。开颅手术必然伴随着大出血,头皮的血管还好处理,但颅骨内部的硬脑膜血管和大脑本身的血管一旦破裂,在没有电刀、止血钳和现代输血技术的古代,根本无法有效止血。曹操很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就因失血过多而死。
最后,是定位和操作。就算前面三关都奇迹般地闯过了,华佗又该如何精确定位病灶呢?没有CT、没有MRI,他只能凭经验。万一找不到肿瘤,或者在切除过程中损伤了重要的大脑功能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偏瘫、失语,甚至当场死亡。
无论曹操得的是什么病,在汉末三国的医疗条件下,进行开颅手术的成功率趋近于零。曹操在小说里因为多疑而拒绝手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反而是一个无比理性和正确的决定。他若真的躺上手术台,最大的可能不是被治愈,而是直接死在手术台上,比历史上记载的死法要早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