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5年了,还有人被困在救护车上,等不到一张床。
在爱尔兰,眼下越来越多的急诊患者不是第一时间被送进急诊室,而是被“困”在了救护车里,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不是医生不救,而是——没有担架、没有床位,急诊室彻底满了。
据《爱尔兰独立报》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没有一家医院达到了“病人到院后20分钟内完成交接、释放救护车”的目标。
也就是说,救护车来了,但人下不来。急救变成“等床”,等不上的,只能躺在车里继续“漂”。
救护车堵在医院门口,病人进不了门。
一份来自爱尔兰卫生服务执行局(HSE)的目标显示:理想情况下,救护车抵达医院20分钟内应完成病人交接。
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Tallaght大学医院(都柏林)6月份只有 20% 的救护车在目标时间内完成交接;
Beaumont医院:仅 37%;
Naas General医院:43%;
Sligo大学医院:51%;
Kerry、Mayo、科克大学医院:都在50%左右徘徊;
就连“全国最挤”的 Limerick大学医院,也只能做到 69%。
在这些医院门口,急救车辆排成长队。病人没法下车,医护被困车内,车上仪器也无法用于下一位患者的急救。整个系统就像卡了壳的机器,一环断了,全盘混乱。
更讽刺的是——表现“最好”的South Tipperary医院,交接率也才 73%。全国平均是 57%,而2024年同期竟还更差,只有52%。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很简单,也很现实:急诊床位严重不足,担架数量跟不上入院需求,人员短缺导致交接效率低下。
急诊系统爆表的同时,门诊和住院的等待人数也在同步飙升:
98,468人正排队等待住院或日间手术;
首次门诊预约者从7月的614,470人上涨至8月的623,008人;
截至昨天上午,全国还有 41人已等床超过24小时,这对任何病人而言,都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煎熬。
爱尔兰卫生部坦言,这些增长是“多年度趋势”的一部分,既有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影响,也包括前期数据报告修复后新增的约7,000名患者。
他们试图给公众一个“会稳定下来”的承诺,但趋势明明是越走越远。
同时官方还补充称,在过去一年间,全国医院急诊接诊了 186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了10%。
也就是说,病人变多了,病情更复杂了,但系统扩容跟不上,就只能“堵住”。
而为这些系统性崩溃买单的,是患者,是家庭,是那些在深夜里蜷缩在担架上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