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很多珍贵的文物落入日本之手,有的是靠抢夺,而有一些则是被“赠予”的。溥仪曾赠送给岛国一件书法真迹,此作原本是明宫、清宫秘藏,乾隆深爱此帖,后被溥仪夹带出宫,此作就是丰坊的《草书唐人诗》。
这件作品如今就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之一,被岛国供奉至今,于右任曾称赞丰坊草书:“笔意精绝、落笔大端,唐宋以来所未有也。”也就是说他的字达到了与晋人相较的高度。
丰坊是明代翰林学士丰熙之子,家中收藏有上万卷古人碑帖,丰坊一一临习,尽得历代草法精髓,他伪造的二王、颜柳、米芾、赵孟頫书法,可以以假乱真。丰坊五体皆能,以草书为最。学界认为,丰坊草书之所以精妙,就在于每一笔都有来处,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这部《草书唐人诗》是丰坊晚年的得意之作,此时他风格已然成熟,也已走出古人窠臼。全卷包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岑参《蜀葵花歌》和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四首诗,总计500余字,字径大小不一,在3至7厘米之间。
受王羲之影响,丰坊草书起笔多采用露锋切入,笔尖触纸即铺毫行笔,起端呈锐利的三角形,保留了晋代墨迹的书写惯性,体现对古法的还原。上下结构以牵丝虚连却笔意不混,断连有度,避免了明代草书常见的缠绕油滑之病。
行笔过程中始终以中锋为主导,即使在转折处亦通过提按调锋保持笔锋居中。结字欹侧险绝、打破呆板,笔画倾斜,左右结构的字高低错落,上下结构的字则轻重有别,险中求稳的动态平衡。中宫收紧,四周舒展,形成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走马的空间节奏。
全卷墨色自然变化,淡墨的出现既增强层次感,又不破坏整体的庄重感。浓墨处必见筋骨,淡墨处尤显使转,无一笔为墨色而墨色。项元汴评:“丰存礼草书,深得二王遗意,使转分明,草法不苟,非祝希哲之纵逸可比”,被奉为学习典范。
当代学者黄惇指出:“丰坊的意义,在于为明代草书提供了一个法度标本。当祝允明、王宠走向写意一途时,丰坊的存在证明传统草书的规范体系并未断裂”。笔法上他是魏晋古法的“活字典;结字上,他是草法严谨的“教科书”;墨法上,他是文人雅致的“践行者”。此作是我们学习古人正宗笔法的范本,笔笔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