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火的断案神剧名为《神探狄仁杰》,剧中的“狄阁老”料事如神、心思缜密,破获了一桩桩大案,还诞生了那句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同样极为传奇,而且位极人臣,桃李满天下,历史地位和影响比剧中表现得更大。
在电视剧中,狄仁杰不仅善于断案,而且音律、医学、赏画、书法也样样精通,这也是符合历史的。有人评价狄仁杰是“人掩其书”,由于政治成就太大,以至于世人不知他也极善书法,再加上传世作品太少,就更被遗忘了。
狄仁杰目前仅有一件书法存世,名为《袁公瑜墓志》,此墓志全称《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刻于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十月,狄仁杰亲自撰文并书丹。墓志为青石质,长70厘米、宽74厘米,以楷书写就,共33行、满行32字,总计800余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
此墓志出土于洛阳北邙山,具体时间不详,原石由张钫收藏,现藏于河南千唐志斋博物馆,清人王澍评价狄仁杰的字:“见二王墨妙,故清挺超诣,有黄庭、乐毅风格。”可见狄仁杰的楷书颇得晋人法度,有王羲之遗风。同时他还取法于褚遂良笔意,楷书以清健雅隽著称。
《袁公瑜墓志》是一件唐楷典范之作,也是“字如其人”的见证,论笔法之精妙、结字之灵动、气韵之脱俗,丝毫不输欧颜柳赵“四大家”,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唐楷的入门之作,将之临摹通透,笔法会更加规范且丰富,防止出现呆板俗气等弊病。
《袁公瑜墓志》起笔多采用侧切露锋,呈斜角,收笔重按回锋,保留北碑方笔遗意。竖画收笔圆润饱满,撇画由重到轻,略带弧度,捺画则铺毫缓行,收笔略平,呈现“魏碑骨架、晋帖笔意”的融合特质。“折笔” 处理尤见功力,棱角分明但不生硬,避免板滞感。
整体以中锋为主,辅以少量侧锋取势。结字平正宽博,重心稳中求险。多数字形取纵势,中宫收紧,上下舒展,通过偏旁欹侧制造动态平衡。重“布白均匀”,间距适中,上下结构字重心对齐,中轴稳定。
《袁公瑜墓志》的价值不在于技法的突破性创新,而在于其作为展现了初唐官员在楷书规范化进程中,平衡实用需求与个人表达,其笔法的融合性、结字的规范性、历史的见证性,使其成为解读初唐楷书的关键钥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