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全国不少地方的高中陆续开始实行双休。
对于双休,社会上争论一直很大:
有人觉得学生终于能喘口气了;也有人担心孩子玩废了。
作为一名长期在县城工作的老师,我发现,
城市里的高中和县城高中,面对双休时的感受,真的完全不一样。
城市的孩子,双休是加分项
先说城市里的孩子。
大城市家庭普遍有条件,父母学历高、经济条件好,
双休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放飞,而是变相补习。
周六日,孩子可能上一对一,报个专项班,
甚至还能上一堂国际化的课程,接触外教、参加研学。
哪怕真空闲在家,父母也会安排阅读、运动或者兴趣培养。
换句话说,城市孩子即便放假,也有隐形的老师和隐形的课堂在陪着他们。
双休,对他们来说,是加分项。
县城的孩子,双休却是隐形的陷阱
可县城情况完全不同。
很多县城高中80%的学生来自农村,
他们对双休的体验,往往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第一,回家本身就折腾。
不少孩子家离学校几十上百公里,路费高,车次少,有的还要走很远的山路。
每周来回一次,光时间和精力就耗得差不多了。
很多父母还在外地打工,孩子回到家里,既得不到照顾,也没人监督。
于是,作业拖着不写,学习任务耽误了,最后成绩慢慢掉下去。
家长在外打工,既担心孩子安全,又怕孩子荒废学业,焦虑只会更严重。
第二,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一样。
城里孩子双休有补习班,有资源;
县城的孩子呢?
家长没钱,家里也没有能辅导功课的氛围。
很多孩子回家,面对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电视和游戏机。
没有人监管,也没有学习环境,
不少孩子一个周末下来,作业草草应付,成绩只会越拉越远。
这就像两条赛道:
一条有加油站,有领跑员;
另一条空空如也,孩子还得自己背着水跑,差距可想而知。
第三,双休削弱了他们唯一的机会。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改变命运几乎只有一条路:高考。
可双休一来,他们学习时间少了,学校老师的辅导也少了。
要知道,县城高中的老师,
很多时候会利用晚自习、周末帮学生查漏补缺,
这是农村孩子能够免费得到的最宝贵的资源。
一旦双休,时间缩短,管理放松,
县城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被进一步放大。
教育差距,在双休里被放大
很多老师心里清楚:
大城市的学生在周末补课,而县城的学生可能在小卖部打游戏;
大城市的孩子在上兴趣班,而县城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刷手机。
48小时的周末,看似人人一样,但背后却是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结果就是:
越有资源的家庭,孩子越受益;
越缺资源的家庭,孩子越吃亏。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县城老师会说:
双休是城市孩子的幸福,却是县城孩子的死路。
听起来扎心,但现实就是这样。
我们需要怎样的双休?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双休的意义。
高中生压力确实很大,需要休息,需要自由。
问题是,双休能不能一刀切?
是不是可以分阶段、分区域推进?
比如,先在教育资源比较充足的大城市实行;
而县城高中,是否应该慢一点,给学生、家长和学校更多的适应空间?
更重要的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必须重视。
如果教育资源还是城市越来越优质,县城越来越凋敝,
那双休就可能加速筛选,让农村孩子更快被淘汰。
县城孩子真的不怕吃苦,他们在学校每天学到晚上十点多,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也能扛下来。
但他们怕的,是和城市孩子之间那道看不见的鸿沟。
双休,不是单纯的多休一天,而是一次对教育公平的大考。
在高考依然是唯一出路的今天,
如果没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下沉,没有对县城孩子的额外支持,
双休对他们来说,未必是祝福,反而可能成为新的负担。
大家怎么看?
你是支持全面双休,还是觉得应该因地制宜?
欢迎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