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难点突破与创新
1. 长江敏感区的环保施工技术
- 水体防污创新:在塔架与长江之间布设 "活性炭吸附带",吸附可能飘落的油污、金属粉尘,每周更换 1 次;采用 "水基切割液"替代传统油性切割液,减少废液污染,经检测切割废液 COD≤50mg/L,可直接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
2. 锈蚀钢结构的安全拆解工艺
- 应力监测技术:在主弦杆安装应变片,实时监测切割过程应力变化,超限时立即停止作业;
- 低温切割工艺:对厚度≥20mm 的锈蚀钢材,采用 "冷切割"替代火焰切割,避免高温导致钢材性能下降,切割面硬度≤250HBW。
3. 高空作业的效率与安全平衡
- 模块化预拆:在地面将塔架附属结构组装成 "可拆解模块",如操作平台按 "梁 + 板" 预制单元拆除,高空仅需连接螺栓,效率提升;
- 智能监控系统:部署无人机(实时航拍)与激光扫描仪(监测结构变形),每小时生成点云数据,对比模型偏差≤5mm,确保拆除过程可控。
二、项目竣工价值与效益
1. 安全高效完成拆除,保障长江生态安全
- 项目实现 "零安全事故、零环保投诉",拆除过程中浔阳江水质指标(pH、COD、SS)无异常波动,获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通报表扬;
- 80 米塔架拆除仅用 28 天,较传统工艺缩短 ,为新装置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
2. 推动产业升级,创造经济价值
- 拆除后释放土地面积 3000㎡,可用于建设 "年产 15 万吨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
- 钢结构回收率达 95%按市场价计算,创造直接经济价值 ,同时减少固废处置费用
3. 树立行业标杆,提供技术示范
- 形成的 "长江敏感区高塔吊架拆除工法",被纳入《长江经济带工业设施绿色退役技术指南》,尤其在 "水体保护措施"" 锈蚀结构安全拆解 " 等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 创新的 "三维建模预拆 + 智能监测" 技术,推动拆除工程从 "经验驱动" 向 "数字驱动" 升级,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4. 践行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 拆除过程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 2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80 吨;
- 固废综合利用率达 98%,其中钢材全部回收、混凝土渣回用,符合 "无废城市" 建设要求,为企业申请绿色工厂认证加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