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里,证据要能 “站得住脚”,得踩准三个实务里的 “硬标准”—— 都是打工人维权时最常碰到的 “门槛”,缺一个都可能让证据白费:
1.得是 “真的”—— 真实性
证据首先得 “货真价实”,不能是编的、改的或者仿造的。比如你要证明公司拖欠工资,得拿公司账户真实打款的银行流水,而不是自己 P 的 “假工资条”;要证明加班,得拿公司考勤系统导出的原始记录,不是自己改了打卡时间的截图。哪怕你找朋友仿签一份 “劳动合同”,或者 P 个 “领导同意加薪的聊天记录”,一查原件、比对笔迹或溯源系统就露馅 —— 仲裁委最烦 “造假”,这类证据直接被打回,还可能影响你整体的可信度。
2.得 “沾边儿”—— 关联性
证据得和你要告的事直接相关,不能 “跑题”。比如你要讨加班费,就得拿加班审批单、领导让你加班的微信记录,或者同事能证明你 “晚上 10 点还在公司干活” 的证词 —— 这些是 “点对点” 的证据。但要是你拿一堆 “和同事聊公司食堂难吃” 的记录,或者自己去年旅游的照片,这和 “加班费” 半毛钱关系没有,就算交上去也会被仲裁委 “打回”,纯属浪费时间。
3.得 “拿得规矩”—— 合法性
核心是 “获取证据的方式不能违法”,不然就算内容是真的,也会 “变废”。比如:
不能偷偷溜进公司财务室翻账本拍照片(侵犯隐私权);
不能用威胁、恐吓逼同事写证词(强迫证言无效);
不能装窃听器录老板私人电话(非法获取公民信息);
甚至有些 “形式合法” 的细节也得注意 —— 比如证人证言得让证人出庭当面说,光写个书面证词可能不算数;微信聊天记录得能证明 “对方是公司负责人”(比如备注是 “王总”+ 朋友圈有公司活动),不然匿名账号的记录没用。
最后一句话总结:
证据要 “能打”,就得满足 “真的、相关的、合法来的”—— 这三个点其实是仲裁委判断证据的 “底层逻辑”。实务里很多人输案子,不是因为 “理亏”,而是证据栽在这三个点上:要么贪方便弄了假证据,要么瞎凑一堆无关材料,要么为了 “抓把柄” 用了违法手段,结果白忙一场。
所以准备证据时,先把这三个问题问自己一遍:“这东西是真的吗?和我要告的事有关系吗?我是规矩拿到的吗?” 不符合的直接 pass,比啥都管用。
相关阅读:https://www.farxs.com/wenda/ldjf/index.html相关阅读:https://www.farxs.com/wenda/ldjf/pagelist_2.html相关阅读:https://www.farxs.com/wenda/ldjf/pagelist_3.html相关阅读:https://www.farxs.com/wenda/ldjf/pagelist_4.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