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故宫文具”买上一本“御用”笔记本,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熊猫屋”选购一个“国宝”玩偶,到哈尔滨国际机场“黑龙江礼物”店铺带上几个冰雪主题冰箱贴……这些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机场礼品店铺,正成为旅客离开一个城市前最后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国内各大机场涌现出一批深度融入城市本土文化的特色零售商店。这些店铺不仅是商业载体,更成为浓缩地方风情、传递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而一件件独具特色的“机场礼物”则用最温暖的方式,向每一位过往旅客讲述着一个城市背后的故事。
大兴机场内销售中国手工艺品的“深山集市”(记者王艺超/摄)
悄然蜕变
“机场礼物”品类矩阵持续拓展
机场特色零售商业的核心魅力,在于将地方文化浓缩于方寸之间,使旅客在候机间隙便能透过礼品感知一城一地的风物与人文。
以往,旅客在各地机场常见的典型特色零售店铺,多以食品为主。然而,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机场里的特产往往大同小异,从包装色彩、设计风格,到称重方式和售卖形式几乎高度同质化。如今,随着旅客消费结构转型、机场商业模式迭代,品类日益丰富的“机场礼品”不仅更趋精致,而且洋溢着独特而浓厚的城市人文气息。
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云南特色食品的售卖已悄然升级。在长水机场冠生园店内,旅客不仅能见到以过桥米线、金马坊、酒杯楼以及各式鲜花为造型的滇式糕点,还可以自由选择单块或组合礼盒,一改以往款式单一、缺乏新意的传统形象。在多家社交平台上,不少旅客分享其愉悦购物体验:“昆明机场的滇式糕点太暖心了,不仅适合自己品尝,还适合送人。”
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站式便捷购物”成为其零售商业的出圈亮点。在长沙机场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旅客手中都提着黑红配色的“黑色经典”伴手礼袋。据悉,湖南特产品牌“黑色经典”自开业以来持续吸引着大量往来旅客。店内的湖南特产丰富多样,既有龙须酥、灯芯糕、桃酥等传统糕点,也不乏网红粉面、酱料下饭菜、大香肠和臭豆腐等特色美食,有效激发了旅客的消费热情。通过对商业店铺进行升级规划,长沙机场让旅客从一块块臭豆腐中感受到了长沙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纵观各机场零售业的发展轨迹,商品品类的变迁最为直观,也最能折射出旅客消费需求的变化:从早期单一的食品特产,到工艺礼品、文创产品、电子产品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消费选择,这种从“舌尖上的地方”到“手袋中的文化”的升级,也反映了机场零售业由“特产导向”到“文化体验导向”的转变。
今年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武汉礼物”店铺正式开业。旅客在柜台值机完毕后,一抬头便会被店铺门头的“一抹红”吸引。走进店内,丰富的“武汉礼物”整齐地铺满货架。从热干面、卤鸭脖、武昌鱼等特色美食,到越王勾践剑U盘、黄鹤楼冰箱贴、武汉话发声公仔……不仅涵盖了地方特产、城市文创,还展现了名优老字号、非遗好物等超600个商品品类。
今年1月,“武汉礼物”机场店开业仅3小时,销售额就突破万元(武汉机场供图)
无独有偶。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航站楼内,“长春礼物”店铺吸引了不少旅客前来选购。旅客王女士对店内售卖的一款糖果十分心动。她表示,“这款糖果不仅外包装非常有东北特色,口味也很‘东北’,有黑木耳味的、榛子味的、蘑菇味的……作为礼物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尝一尝很有趣。”据悉,“长春礼物”店铺位于T2航站楼二楼隔离区内西指廊11号登机口旁,容纳了近万件商品。这里不仅有东北特色的帆布包和印有城市风光的笔记本,还有可以免费盖城市地标的印章台,能够让更多南来北往的旅客快速了解长春。
“长春礼物”(长春机场供图)
穿行于航站楼的廊道之间,如今的机场零售业正在悄然蜕变,它为旅客提供的不仅是一次次消费,更是一次次与机场所在城市美丽邂逅的机会。
创新传播
形成难以复制的独特竞争力
从“云南礼物”的滇式糕点,到“长春礼物”的蘑菇风味软糖——这些产品都是对本土文化和地域优势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
走进各大机场航站楼,特色零售店铺的设计本身,便是一场精彩的文化传播序曲。例如,北京大兴机场的“故宫文具”店铺以朱红宫墙、琉璃金瓦为视觉基调,将紫禁城的巍峨庄重凝练于现代商业空间;武汉天河机场“武汉礼物”门头上设计的特色方言词句、著名景点名字,“汉”味十足;成都双流机场“熊猫屋”和“熊猫生活馆”门前的熊猫设计则充满趣味性,黑白的色调和绿色的竹子装饰,营造出温馨又可爱的购物氛围。
如果说空间设计是文化表达的骨架,那么精选的特色商品则是跳动的“文化脉搏”。海口美兰机场“游礼文化·海南礼物”店铺以海岛文化为底色,深度挖掘海南民俗特色。例如,“海南椰雕城市”系列冰箱贴,将椰雕技艺与海南地标元素相结合;海南鹧鸪茶、海南沉香茶等产品,散发着雨林的香气。此外,该店铺原创手信品牌“嘀嗒果”“斑斓司”,以当地优质原料为卖点,为旅客带来美味的舌尖体验;可爱的“海南老爸茶三剑客”系列毛绒玩具,则以萌趣的卡通形象,萌到了年轻旅客的心上。
海口美兰机场“游礼文化·海南礼物”店铺(美兰机场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场逐渐意识到,能够“长红”的文化产品必须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其根基深植于一方水土之间。因此,非遗文化元素正在成为文化创新的核心资源。在宜昌三峡机场T2航站楼内,“宜昌礼物”首家综合实体店突出“非遗+文创”特色,陈列着包括峡江皮雕、夷陵版画、皮影、扎染、艾香、三闾刺绣等具有代表性的宜昌非遗产品,以及具有鲜明宜昌特色的文旅IP系列产品和大型体育赛事IP系列产品。
在很多旅客看来,这种主打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零售产品,契合了当下的消费需求,让“机场礼物”跳出同质化困境,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良性互促和长远发展。
创意转化
让每一次停留皆成文化盛宴
除了将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商品设计,机场特色零售业也在通过创意转化,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去年11月,山西博物院文创机场体验店在太原武宿机场T1航站楼开业。在这里,旅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各式各样围绕山西历史文化开发的文创产品。店铺通过展品陈列、数字化展播、VR(虚拟现实)互动等方式,让旅客沉浸式体验山西文化的脉动。这类将文化与现代美学融合的零售店铺,为旅客增添更多探索的乐趣,不仅有效提高了机场商业的转化效率,也让旅客获得了更丰富的出行感受和更深刻的旅行记忆。
机场作为“城市第一会客厅”,其零售商店无疑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展示载体。当旅客步入贵阳龙垌堡机场展示蓝染手工艺杯垫、草木染山海经神兽挂件、苗绣神兽系列冰箱贴及明信片的“贵客好礼×空港好物”体验店,或是兰州中川机场展示敦煌壁画元素丝巾、兰州美食冰箱贴、马家窑彩陶纹样茶具、飞天元素书签的文创馆,他们看到的和触摸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审美追求和悠久历史。
这些高度特色化的商业空间,正在成为一座城市充满魅力的“立体名片”。可以说,当前机场特色商业已成为地方文旅资源的“放大器”。在很多情况下,一件精美的文创产品,一款地道的特产美食,或许比黄金时段的广告或者博主种草的短视频更有宣传效果。
成都机场的熊猫屋(成都机场供图)
在文旅产业“卷到飞起”的当下,航站楼成了构建地方文旅新生态的起点。例如,旅客在成都双流机场购买“蜀绣”手包或“竹编”工艺品的同时,可即时获取相关目的地的旅游资讯,进而激发其深入成都宽窄巷子、大熊猫基地等目的地亲身体验的意愿。这一过程有效实现了从“客流”到“客留”的转化,促进地方旅游从景点观光向文化深度体验转型。
将一件融汇古老智慧与现代美学的工艺品放入行囊,旅客带走的不仅是一份纪念,更是一段可被反复讲述的城市文化故事。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文化空间里,每一次起降、每一次停留,都有机会打开一跨越时光的奇遇,也有机会开启一场文化的盛宴。(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之涵)
编辑|张 薇
校对|张 彤
审核|程 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