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上双一流需要多少分?
对于 2025 届及之后的高考生而言,强基计划是冲击顶尖高校、进入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通道。但想要入围强基计划,分数门槛究竟有多高?哪些省份竞争最激烈?哪些高校的冷门专业更容易 “捡漏”?本文将基于 2024 - 2025 年最新招录数据,为你拆解 39 所 985 高校的强基入围规则。
文章结尾附有2025年各高校的最新入围线!
一、985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考生能否进入校测环节的第一道门槛,通常为高校按招生计划 3 - 6 倍划定的高考成绩最低分。以 2024 - 2025 年数据为例:
顶尖高校:物理类普遍超 670 分
清北两校在各省的入围线稳居第一梯队。2025 年,清华大学物理类在浙江(综合改革选考物理 + 化学)要求 687 分,天津入围线高达 688 分,广东、内蒙古为 683 分,北京 670 分 ,上海由于满分 660 分,入围线 604 分,折合为 750 分满分制后超 686 分。北京大学在 2025 年,物理类在重庆、四川、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入围线均在 677 分左右,广东 681 分。2024 年,清华大学物理类在浙江(综合改革选考物理 + 化学)要求 687 分,北京(综合改革选考物理 + 化学)为 666 分;北京大学在山东(综合改革不限选科)入围线达 679 分,上海(综合改革选考物理 + 化学)为 598 分。
中游 985:物理类 600 分可冲刺
部分中西部 985 高校的冷门专业入围线相对友好。例如,2024 年中国海洋大学在河北物理类入围线为 568 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宁夏理科仅需 398 分。2025 年,山东大学在山东本地入围线为 628 分,在青海,有考生以 444 分的高考成绩入围其生物科学专业,在新疆,有考生以 477 分入围山东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的强基招生专业多集中在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
文理差异:历史类门槛普遍低 30 - 50 分
文科类入围线整体低于理科。2024 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湖北历史类(不限选科)入围线为 627 分,辽宁历史类(不限选科)为 634 分;而武汉大学在浙江历史类(不限选科)最低入围线为 657 分(化学专业)。
二、各省竞争格局:浙江、山东、河南成 “卷王”
从省份维度看,强基入围线受高考人数、选科政策和考生质量多重影响:
高分段大省:浙江、山东、河南
浙江因选考赋分制推高分数,2024 年清华大学物理类入围线达 687 分,武汉大学数学专业更飙升至 669 分。山东考生在清北、复旦等校的入围线普遍超过 670 分。2025 年,河南作为高考大省,竞争激烈,分数线水涨船高。如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河南考生 2025 入围分数线 648 分,较去年上涨 29 分 。
中西部省份:冷门专业 “低分红利”
甘肃、广西、青海等地的部分高校专业出现 “价值洼地”。例如,2024 年山东大学在甘肃物理类入围线为 77.45 分(按综合成绩折算后约 580 分),兰州大学在青海理科仅需 429 分。2025 年,青海一名考生以 444 分入围山东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
三、选科策略:物理 + 化学成 “硬通货”
2024 - 2025 年强基计划中,90% 的理工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 + 化学,而文科类专业多不限选科:
理工类必选组合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均要求物理 + 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工程类专业(浙江综合改革)更是明确限定这一组合。
文科类灵活度更高
历史学、哲学等专业对选科限制较少。例如,2024 年中国人民大学在重庆历史类(不限选科)入围线为 631 分,中央民族大学在湖南历史类(不限选科)为 595 分。
四、报考建议:三大策略避开 “踩坑” 梯度填报:冲稳保分层设计
建议考生按 “顶尖高校冲刺档(670 分 + )”“中游 985 适配档(620 - 650 分)”“特色院校保底档(600 分以下)” 三档选择目标院校。
关注 “低分高性价比” 专业
化学、生物等专业因就业导向较弱,入围线常低于数学、物理等热门方向。例如,2024 年中山大学在重庆物理类(选考化学)生物科学专业入围线为 88.13 分(综合成绩),较同校数学专业低约 10 分。
提前准备校测:权重占比 15%
校测成绩决定最终录取,部分高校笔试难度接近竞赛水平。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校测包含笔试(占 60%)和面试(占 40%),山东大学则要求笔试和面试双达标。
五、风险提示:这些误区要避开 混淆 “入围线” 与 “录取线”:
入围仅代表获得校测资格,最终录取需综合高考(85%)和校测(15%)成绩。例如,2024 年山东大学化学专业在河南理科录取线为 80.58 分(综合成绩),但入围线可能低至 75 分。
忽视单科要求:
部分高校对数学、物理单科成绩设限。如清华大学要求浙江考生数学单科不低于 140 分。
盲目跟风 “破格”:
五大学科竞赛银牌以上考生可破格入围,但 2024 年数据显示,破格录取率不足 30%,且多数高校仍要求高考成绩达一本线。
强基计划既是机遇,亦是挑战。未来参加高考的考生需结合自身分数、选科优势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目标院校。每年 4 月起,各高校将陆续发布最新招生简章,建议优先关注清北、复旦、中科大等校的官方公告,同时参考往年数据提前制定策略。
25年强基高校入围分数线汇总
01
清华大学
02
北京大学
03
北京理工大学
04
中国农业大学
05
北京师范大学
基计划相关数据。
06
天津大学
07
南开大学
08
东北大学
09
大连理工大学
10
吉林大学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
中山大学
13
华南理工大学
14
山东大学
15
中国海洋大学
16
湖南大学
17
中南大学
18
武汉大学
19
华中科技大学
20
国防科技大学
辽宁省629分
江西省611分
山东省628分
河南省635分
湖南省625分
四川省635分
贵州省595分
陕西省608分
21
四川大学
22
电子科技大学
23
重庆大学
24
西北工业大学
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6
华东师范大学
27
中央民族大学
❗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12所高校实行“复交南”模式,考生成功报名即可入围校测初试,因此无入围分数线。
25年强基高校录取分数线汇总
01
复旦大学
录取结果已经产生,录取分数线暂未公布
02
上海交通大学
录取结果已经产生,录取分数线暂未公布
03
南京大学
录取结果已经产生,录取分数线暂未公布
04
浙江大学
录取结果已经产生,录取分数线暂未公布
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6
天津大学
07
中国人民大学
08
大连理工大学
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西安交通大学
录取结果已经产生,录取分数线暂未公布
11
厦门大学
12
华南理工大学
13
同济大学
14
中国海洋大学
15
湖南大学
16
兰州大学
录取结果已经产生,录取分数线暂未公布
17
东南大学
18
四川大学
19
电子科技大学
20
重庆大学
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2
北京理工大学
23
南开大学
24
东北大学
25
吉林大学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校测成绩及录取结果已发布,请入围校测考生登录我校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69),然后点击左侧菜单“成绩查询”查看校测成绩,点击“考生志愿填报”查看录取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5年7月4日
28
山东大学
29
电子科技大学
30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测试和录取结果已公布,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信息平台查询。
✅查询入口:https://www.ccuut.edu.cn/admission_pku_qjjh/login.php
31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已发布,考生可登录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查询。
✅查询入口: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3
32
中国农业大学
33
中央民族大学
34
武汉大学
根据我校2025年强基计划考核测试情况,经研究,我校确定了2025年强基计划拟录取资格名单。
考生可登录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或武汉大学本科招生服务系统查询成绩、拟录取状态等。考生若对考试成绩有疑问,请于2025年7月8日12点前发送成绩复核申请至邮箱:wdzsb@whu.edu.cn(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须附考生身份证。
注意:
1.体育测试不合格或有缺考科目者,不予录取。
2.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未达到同省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不予录取。
3.我校将强基计划拟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查询入口: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86【https://zsdata.whu.edu.cn/public/bmpt/bmxx/#/】
35
华中科技大学
36
中山大学
37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8省份综合成绩录取线
辽宁省:686.61
江西省:660.27
山东省:677.12
河南省:689.85
湖南省:674.47
四川省:683.57
贵州省:640.35
陕西省:662.99
根据综合成绩计算公式,所有省份综合成绩满分均为800分
✅查询入口: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91002
38
武汉大学
根据我校2025年强基计划考核测试情况,经研究,我校确定了2025年强基计划拟录取资格名单。
考生可登录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或武汉大学本科招生服务系统查询成绩、拟录取状态等。考生若对考试成绩有疑问,请于2025年7月8日12点前发送成绩复核申请至邮箱:wdzsb@whu.edu.cn(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须附考生身份证。
注意:
1.体育测试不合格或有缺考科目者,不予录取。
2.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未达到同省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不予录取。
3.我校将强基计划拟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39
北京师范大学
查询入口: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27
强基计划 10 大高频问题解答与全学段备战策略
强基计划作为 “降分进名校” 的重要升学路径,近年来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本文围绕家长咨询度最高的 10 个核心问题,结合报考策略、培养模式等关键信息,为不同学段考生提供清晰指引,助力高效备战强基计划。
一、限报与专业选择:3 个核心疑问
1. “只能报 1 所高校” 是否绝对?
高校数量:强基计划对报考高校数量有严格限制,仅能选择 1 所。
专业数量:不同高校要求不同,部分高校允许选择多个专业。考生和家长需仔细阅读目标院校招生简章,明确专业选择规则。
2. 强基专业是否与高考志愿冲突?
不冲突。强基计划录取在高考统招提前批之前进行:
若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将无法参与后续统招志愿投档;
若未被强基计划录取,统招志愿不受任何影响,正常参与投档录取。
3. 校测是否包含笔试?
强基计划校测主要有两种形式,需根据目标院校确认:
形式一:笔试 + 面试 + 体测;
形式二:面试 + 体测(2025 年已有 15 所高校不考笔试,面试成绩即校测成绩)。
二、报考策略:2 类关键技巧
4. “冲稳保” 如何界定?
强基计划报考需结合高考预估分合理定位,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定位类型 分数范围(以 650 分考生为例) 核心逻辑
冲 高考预估分 ±10 分(640-660 分) 尝试高于预估分的院校,争取冲刺机会
稳 高考预估分 ±5 分(645-655 分) 选择与预估分匹配的院校,保障录取概率
保 高考预估分 - 20 分(630 分以上) 选取分数安全垫充足的院校,避免 “滑档”
5. 竞赛奖项如何最大化利用?
不同竞赛奖项对应不同报考优势,需针对性规划:
省一奖项:可上传至中科大等高校系统,作为学科特长证明材料,突出个人竞争力;
国二及以上奖项:直接进入破格通道,享有 “免笔试” 或校测加分等优势(部分高校需额外进行破格审核);
无竞赛奖项:重点关注仅需面试的强基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降低备考难度。
三、入围规则:2 个常见误区
6. “高考成绩占 85%” 是否固定?
通用规则:多数高校采用 “高考成绩 85%+ 校测成绩 15%” 的综合成绩计算方式,高考成绩按满分折算为百分制或千分制,校测成绩由笔试、面试组成(部分高校仅面试)。
特殊案例: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方式不同,综合成绩 = 高考加权总成绩 ×85%+(校考笔试成绩 + 校考面试成绩)×n×15%(其中 n 系数 = 生源省份高考加权成绩满分 / 校考成绩满分),加权分数直接影响录取结果,需重点关注。
7. 破格入围是否仅限竞赛金银牌?
2025 年强基计划破格规则出现分化,需区分院校要求:
取消破格通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8 所高校取消竞赛破格;
保留金银牌破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28 所高校仍保留该政策,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仅招收竞赛金牌考生;
新趋势:单科小破格:2024 年首次出现,2025 年已扩展至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等 15 所高校(如数学成绩≥145 分),2026 年或有更多院校加入。
四、培养模式与特殊政策:3 个关键问题
8. “本硕博连读” 是否强制?
不强制,考生可根据自身规划选择,且多数高校设有动态调整机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强基计划提供三种培养方案:“3+1” 本科、“3+1+2” 本硕衔接、“3+1+4” 本博衔接,考生可自主选择毕业路径;
部分高校允许本科阶段退出强基班,转入普通专业(需通过学校动态考核)。
9. 身体条件有限制吗?
有明确限制的专业:基础医学、航空航天等专业要求 “无色盲 / 色弱”,具体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为准;
无限制情况:未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注身体要求的院校,默认对身体条件无额外限制。
10. 强基入围,但高考超长发挥怎么办?
可通过 “校测确认” 环节放弃强基计划,具体操作如下:
时间窗口:各高校校测确认时间一般为 6 月 10 日 - 20 日,考生需在此时段内根据高考估分决定是否放弃;
操作方式:若想放弃,直接在确认环节选择 “不确认”,视为自动放弃强基资格;若已确认校测,需及时与高校招办沟通,了解是否可调整;
注意事项:强基计划录取分数通常比统招低 5-30 分,且享有本硕博连读机会,放弃前需结合自身规划综合评估。
五、高一高二高三:分学段备战策略
1. 核心前提:提前规划与政策了解
无论哪个学段,首先需明确 “是否适合报考强基”:
结合自身兴趣(是否倾向基础学科)、职业前景(是否计划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成绩水平(高考预估分是否达标),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
尽早熟悉往年招生政策(限报规则、校测形式、破格要求等),避免简章发布后手忙脚乱。
2. 基础任务:夯实学科与重视大考
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占比 85%,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是核心:
聚焦基础学科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尤其重视数理成绩(多数高校青睐数理突出的考生);
重视历次大考(月考、期中 / 期末考、模考),部分高校会参考大考成绩评估考生竞争力。
3. 进阶准备:竞赛知识学习(分学段差异)
高一:学有余力时接触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搭建竞赛知识框架,为后续校测和破格奠定基础;
高二:以 “提升竞赛水平、冲刺联赛奖项” 为目标,重点突破竞赛难点,同时兼顾高考复习,避免偏科;
高三:优先保障高考复习,提升高考成绩;若低年级未接触竞赛,仅需适当拓展强基校测相关知识,无需深入竞赛备考。
4. 关键冲刺:校测训练
校测成绩(占比 15%)是拉开差距的关键,需提前针对性练习:
收集目标院校往年强基校测真题,熟悉出题风格和题型特点;
针对校测形式(笔试 / 面试)专项训练:笔试侧重解题技巧和知识深度,面试侧重表达能力、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领域的升学规划、多途径升学(强基、综评、专项计划、港澳院校申请、海外留学等)、志愿填报、院校/专业选择、就业升学等信息,可识别二维码在线咨询鸡蛋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