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时候,海面应该冷得扎手,今年却像泡在温水里。”巴拿马老渔民胡安把温度计递过来,指针稳稳停在25℃。他在这片海湾撒网四十载,第一次遇到12月吹不起北风,也第一次捞不到鲣鱼。
卫星不会撒谎。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电脑上,往年一月就该出现的墨绿藻毯,今年三月才露脸,却只坚持了12天。那片绿,其实是肉眼看不见的浮游植物大爆发,它们靠深海上涌的冷流带来硝酸盐、磷酸盐,像给大海打点滴。点滴一停,整条食物链开始低血糖。
浮标数据更直白:冷流迟到42天,低温只到23.3℃,比往年最冷时高9℃。别小看这9℃,珊瑚虫体内的共生藻受不了,纷纷出逃,留下惨白的碳酸钙骨骼。白化的珊瑚不是立刻死亡,却像失去农田的农民,撑不过几周。
巴拿马太平洋一侧95%的海洋生物量仰仗这股冷流。鲣鱼、鲔鱼、旗鱼,先吃浮游动物,再被人捕捞,最后变成出口柜台上价值2亿美元的冷冻鱼片。冷流缺席,渔业部预计全年产量腰斩,港口冰库空空荡荡。
科学家把矛头指向北风。今年北风的日数少了74%,风速依旧,却像短跑选手只跑十米就停,无法把表层海水推离海岸,也就无法让深海冷水替补登场。模型显示,LaNiña本该带来更多北风,却撞上大气环流整体紊乱,于是风偷懒,海发烧。
最揪心的问题:这是偶然,还是新常态?岩芯记录说,过去1.1万年里,冷流从未爽约;但气候模型警告,如果北极升温继续削弱赤道与极地的温差,北风可能越来越懒。下一次冷流罢工,也许不用再等40年。
胡安把船漆成更亮的蓝色,希望反射更多阳光,给船底降点温。他不知道这有没有用,只知道如果明年北风再不来,他得把船卖掉,改行开网约车。
留言区聊聊:你觉得老胡安的船还能撑几年?把文章转给爱看海的朋友,一起盯紧明年那片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