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约瑟夫・福马乔盯着屏幕,数字在跳动:1000000个铷-83原子,被激光五花大绑,温度跌到比星际空间还冷。忽然,一行字跳出来——“预计衰变时间:3分钟”。半衰期82天的原子,居然在眨眼间集体“自杀”。如果这是真的,人类将第一次拥有“中微子激光”。
别被名字吓到,它不会切开钢板,却能把信息直接塞进地球另一端。因为组成这束
“光”的,是宇宙最滑头的粒子——中微子。每秒钟有千万亿个穿过你的手掌,你却毫无知觉。它们不带电、质量轻到连仪器都懒得搭理,于是被叫作“幽灵粒子”。想抓住它,得靠核电站或几公里长的加速器,既烧钱又占地。
麻省理工的脑洞在于:把工厂缩成一张咖啡桌。思路听起来像科幻小说——先让放射性原子“冷静”下来。当温度逼近绝对零度,原子不再各玩各的,而是排成整齐方阵,进入所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此时,量子规则接管全场:一个原子衰变,邻居立刻跟进,像多米诺骨牌,却发生在微观尺度。原本慢悠悠的衰变被按下快进键,中微子像被挤压的牙膏,瞬间喷薄而出。
本・琼斯打了个比方:“就像普通激光把光子排队发射,我们把中微子也排好队,让它们集体出门。”计算显示,一百万个铷-83原子在凝聚态里,只需几分钟就能放出与反应堆相当的“幽灵洪流”。更妙的是,副产品是医用同位素,癌症诊断的显影剂直接打包赠送。
实验步骤已经写好:先蒸发铷-83,再用激光陷阱冷冻,最后一步是等待奇迹。团队承认,难点不少——放射性原子寿命短,还没冻好就可能死光。但他们依旧乐观,毕竟当年也没人相信能把钠原子冻成“超级原子”,直到诺奖砸下来。
如果桌面装置成功,科幻场景将走进现实。潜艇无需浮起就能接收指令,把中微子当信使,穿透海水与地壳;太空移民在月球背面也能与地球实时通话,无需中继卫星。更疯狂的想法是,用中微子给行星拍“X光片”,直接扫描地核结构。
福马乔笑着说:“我们现在只是推开了门缝,真正的狂欢还在后头。”
留言区开放:你觉得中微子激光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写下脑洞,也许下一个实验灵感就来自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