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小麦一言难尽,其实市场对此是有心理防备的,因为一方面,玉米马上要收获了,肯定有很多人腾仓小麦转战玉米。另一方面呢,托市到月底也要结束了,持粮主体肯定要抓住这最后的稻草,能变现赶紧变现。
所以,9月的小麦上量一定不会少。
但是这就好比是狼来了,虽然都知道狼要来,但是狼真来了,还是挺吓人的。
从最近的行情来看,小麦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至暗时刻。
一是上量持续不断,企业压价毫不手软。
没办法,在这个节骨眼上,没人头铁地去赌后市,尤其是玉米现在表现出来了抬头的行情,所以卖小麦买玉米的心态也就更浓。
而作为需求端,面粉企业压起价来是毫不手软,也是趁火打劫,但没办法,就是这么个行情。
而饲料企业呢有需求是有需求,但观望更多,尤其是玉米新上市,小麦的替代优势减弱,这时候饲料企业更倾向于观望而不是收购。
二是托市库点频开,但收购节奏依然不快。
相比之前托市最近也是发飙了,频繁新开库点,但尽管如此,相比起小麦卖粮的节奏来看,还是太慢了。
所以虽然是近期几乎天天都有新开的库点,但整体的收粮进度其实并不是特别明显。
三就是情绪太弱了。
情绪这东西吧,有时候能起到重要的向上的助推作用,但有时候呢,也能起到悲观的向下拉拽作用。
而很不幸,当前小麦市场的情绪就是向下拉拽的。
悲观情绪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小麦需求难有明显提升。
其实在小麦上市前,甚至是上市初期,市场情绪并不差,而这个不差并不是来自于面粉需求,而是来自于小麦的饲用替代需求。
由于玉米价格走高,小麦替代性价比显现,因此小麦大量流入替代便成了市场看好小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但随着7月份玉米大踏步式下跌以后,直接也把小麦的预期给跌没了,尤其后续新玉米上市,供应增加,很难走出高开高走的局面,这么一来,小麦替代也就更加无望。
所以,这是市场看跌小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经验之谈。
经验不是完全可靠的,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靠的,起码从近两年的经验来看,小麦都是供大于求的格局。
而今年也没啥特殊的,小麦虽然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影响不了整体。再加上还有轮换拍卖等一点儿不见少,所以小麦供应这方面依旧是高压状态。
前两年小麦是什么光景,大家都见识过了,在没有啥新的有力的利好因素的情况下,谁会认为今年的小麦就会有大行情呢?
第三,政策效应低。
去年小麦启动了增储,执行收购价格为2500元/吨,比托市价格要高。但效果大家也看见了,小麦在七八月份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点后,仍是徐徐回落了。
而今年虽然是5省托市,但收购量级最终可能也不会超出市场预期,所以市场对托市结束后的小麦行情也就不抱太大期望。
结果就是,9月的小麦跌成了河。
但我们依然认为,小麦最难熬的日子就快要过去了。
为什么呢?
一是利空正在出尽。
当前小麦是多个利空加持,所以行情不断探底,但后续来看,腾仓结束后,小麦供需将回归常态,直接的利空并不多了。相反,受一系列节日提振等影响,利好因素反而开始增加。
二是玉米不一定多强,但也不一定很弱。
虽然玉米依然是丰产格局,并且随着上量增加,行情很可能要回调,但是长期来看,今年的玉米整体要优于去年,即便达不到高点,但也不会太弱,这也就意味着小麦的替代价比长期来看依然存在。
供应压力下降,需求若隐若现抬头,后续小麦或能松口气了,虽然抬头的空间有限,但至少这种跌得血流成河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