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北京中小学的教改新动作一波接一波。
近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开学第一课上,2025级北航英才班(以下简称“英才班”)举行了开班仪式。
去年3月,八一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推出英才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北京正在探索在基础学科如数学领域,在新兴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为有潜质的孩子提供高中和本科高校衔接的连续培养,将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衔接起来。同时,积极扩大小初高一体化全学段教育集团的比例,发挥教育集团自身优势,全学段长链条创新教育资源配置,鼓励学生的连续培养、贯通培养和协同培养。
八一学校紧跟北京教改趋向,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英才班培养体系愈加完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贯通特色愈发鲜明,为大中贯通培养探索提供了崭新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前夕,八一学校还举办了暑期干部会,围绕九年一贯制教育机制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暨集团内直升和1+3机制建设等议题,详细探讨了各学科课程贯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贯通机制建设等,明确未来三年集团各校的发展方向与核心任务。
可以预见,接下来八一学校将继续深化落实小初高大贯通培养,打造出更具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
01
两大课程设计亮点
强化“贯通”的底层逻辑
英才班有专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各学科知识体系的无缝衔接与螺旋式上升,英才班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贯通培养方案。
京教君发现,英才班课程设计亮点有二。
一是循序渐进。
英才班第一年重在夯实基础,助力学生循序渐进进入高中难度的学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系统地安排各学科知识的教学。
比如英语从基础词汇、语法学习,到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再到高三的综合复习和应试技巧训练,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衔接有方。
高中的知识体系相比初中整体跨度较大,梯度更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为了帮助英才班学生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初高学段衔接,初三年级的教学安排会完全跳出常规的应试框架,而是以高中新课标理念和高考能力要求为直接导向,完成从初中感性认知、知识积累到高中理性思辨、能力运用的平滑过渡。
例如,语文学科会更注重整合与拓展,打破初高中教材的天然割裂,以主题、能力点为线索,整合教学内容。大量引入经典名著、时评论文、学术随笔等优质文本,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思维深度。
此外,背靠北航这棵“大树”,英才班在课程、实践活动等方面,也得到了更多优质资源的“下沉”。
2025级英才班开班仪式上,北航招生办主任刘睿表示,北航为英才班设计了专属的课程方案,以及创新实践活动等。同时在八一学校顶尖师资力量加持外,北航还将持续注入优质科研与教学资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此外,北航大部分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将为八一学校的学生开放。英才班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相关项目的参观、讲座和实践学习中去。同时,北航大量的院士、博导、专家、学者,都可以作为英才班学生的校外辅导老师,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到院士和科学家身边,近距离接触科学研究。
正如英才班老师王建稳在开班仪式上所说的,“英才”二字,于同学们而言,是光环,更是使命。在英才班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将点燃对科学的热爱之火,激活对未知的探索之欲。将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参与最生动最富挑战的科研实践。将拥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02
做有韧性的探索者、会思考的实践者、有温度的创新者
八一学校英才班的培养目标,从来不只是让学生的升学成绩单更“好看”,而是让他们成长为有韧性的探索者、会思考的实践者、有温度的创新者。
在英才班,学生们不仅数学、科学和工程等基础知识要扎实,更要——
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领导力;
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参与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通过项目学习、科研实践等形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还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更新知识的意识,为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助力他们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八一学校度过了8年学习时光的黄泊睿同学,今年正式成为英才班的一员。
在接到入选英才班的通知时,这位极热爱学校培养科技人才的氛围,从预备年级就立志要留在学校,继续追逐科技梦想的少年,终于圆梦了。
在八一学校的8年来,黄同学曾担任班长和英语课代表,获得区级校级三好学生、红领巾奖章、优秀学生干部以及聂荣臻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在科学兴趣里,从一枚机器人“小白”,逐渐成长为赛队队长、社团团长,多次代表学校社团参加过区级、市级、国家级比赛,取得过多个冠军。
“老师和同学经常帮助我,给我补落下的知识,还教会我时间管理,让学习与兴趣爱好并行不悖,效率倍增。面对难题,是老师引导我将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兴趣爱好上,让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在谈及当学习与兴趣发生冲突时是如何应对的,黄同学这样说道。
03
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为一流学科输入科技后备人才
当今中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教育强国纲要》中,明确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各高校立足自身特色,精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需求,针对性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今年高招,人工智能+、低空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都成了大热门。
作为一所科技“基因”十分浓厚的学校,八一学校围绕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把握高中科技教育使命,形成具有科技特色的现代育人模式,培养能进入一流学科继续深造的科技后备人才。
学校以科技高中建设为例,围绕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形成具有科技特色的现代育人模式。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到特色课程校本化推进,丰富课程资源供给,开发出机器人技术、天文探索、水下工程等为核心的多元课程体系。
学校还不断拓展在军事、国防、航天等科技领域的办学优势和条件资源。通过在小卫星等项目上的真实工程实践摸索,学校已经积累出一套完整的航天特色教育模式。
此外,八一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四大平台,包括中学生科协、航天少年科学院、特色社团、科创人才培养项目(即英才计划、翱翔计划、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机加英才培养计划);另外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学校还设立六大特色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哲科通识、艺术素养、学科竞赛、强基计划、大学先修课程,助力不同方向、不同层级的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北京市八一学校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