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弦乐器之一。琴韵已和山水、诗意、情景相融,和儒道释相通,深深浸淫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宋朝是琴文化发展重要的时代之一,宋朝帝王好琴者甚多。宋太宗赵匡义曾“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宋高宗赵构也好丝桐之音;宋徽宗赵佶更是嗜琴如命,他曾搜罗当时南北名琴绝品,专设“万琴堂”珍藏……在他们的倡导与影响下,朝野上下,无不以能琴为荣,古琴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盛行,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名士俱以弹琴知名于世。
秋风其琴,琴体扁平,肩垂而阔。大蛇腹断间牛毛断。桐面梓底,其面光滑整齐而无朽旧之感。弹之,散音刚劲浑厚、宏亮如钟;泛音轻盈虚飘、袅袅如雾;按音则圆润细腻、清亮如珠。其音色宏松透润,沁人肺腑。足可见秋风是宋琴中难得的瑰宝。
历经了千年的风霜,秋风又起。叹问,尘如梦,聚又离,何不抚一曲遥相寄?随手轻拨,高山流水的清音在山涧中余音绕梁, 余音袅袅,久久不绝。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诸城派第三代传人刘赤城少自家承,师从名门,并融众家之长。挟倾城之宋朝古琴秋风,奏诸城派之经典名作,凝聚成这张《古琴秋风》专辑尽显诸城神韵,神器与大师完美结合。
点击图片,收藏诸城派第三代传人
刘赤城《古琴秋风》CD
诸城派
古琴艺术(诸城派),于2008年(第二批)公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Ⅱ-34,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古琴艺术(诸城派)为我国文化财产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作出贡献,因此,为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诸城市文化馆于2008年正式认证公布古琴艺术(诸城派)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诸城琴派又称“琅琊派古琴”,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古琴发源地山东诸城,形成于19世纪中叶,经过几代的探索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特定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王溥长(既甫)、王雩门(冷泉)、王作祯(心源)、王露(心葵)、王宾鲁(燕卿)等,人称“诸城琴史五杰”。其中王露和王宾鲁曾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古琴导师,使诸城派的影响遍及全国,甚至远播海外。
诸城派古琴的立调体系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艺术风格刚中带韧,密中见疏,实中有虚,一气流转,重而不滞,显示出空灵回荡的古典之美。其琴谱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其中王冷泉所辑《琴谱正律》载琴曲21首,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相传的《桐荫山馆琴谱》载琴曲16首,王露所辑《玉鹤轩琴谱》载琴曲30首,王宾鲁所传《梅庵琴谱》载琴曲14首。《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等是诸城派独有的演奏曲目。
刘赤城
刘赤城(1938年12月-2019年05月15日),祖籍江苏南通,出身于艺术世家,父亲刘蒿樵是著名的国画家和古琴家。受到家学熏陶,刘赤城幼时就对古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岁开始从父习琴,8岁即登台演奏《风雷引》、《平沙落雁》等曲。他因此也得到诸城琴派第二代传人的青睐,稍长,即受业于诸城派始祖王燕卿入室弟子徐立孙门下。诸城琴派在近代琴坛上是一支融古开今、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早在上世纪20年代,其独有曲操《关山月》、《秋风词》、《秋夜长》、《长门怨》等就已流行各地。徐立孙先生琴艺卓绝,刘赤城尽得其真传。
自童年即开始苦练,再经过名师的调教,青年时代的刘赤城琴艺已经基本成熟。高中毕业后,他到当地成立不久的历史文物馆任职,这个文物馆地处狼山一个寺院里。这里舒适幽静,是练琴的绝好去处。刘赤城在狼山“蛰伏”三年,尽得诸城派精髓。又于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首届古琴专业。之后他被调入安徽省歌舞剧院专研古琴。多年浸淫其中,他的琴艺渐趋化境,风格沉雄清旷而又豪放洒脱,享誉海内外琴坛。六十年的沉潜磨砺,刘先生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其演奏洒脱开张,沉雄茂密,形神并重,风格浓郁,秉承了诸城派的琴学思想和前代琴家的艺术菁华,发展了诸城派古琴的演奏技法,创造了滚轮、回锋等新技法,极大推进和巩固了诸城派古琴的艺术内涵。
刘老多年来,致力于古琴音乐遗产的发掘、整理、打谱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古琴名曲(含自己打谱的精选古曲)如《秋鸿》、《羽化登仙》等计五十余首。发表过多篇专业性论文,引起中外琴坛瞩目。在五十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演出场次数千场,在历次举行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以及参加国际、国内的重大演出中,反映强烈。几十年来,为国家古琴音乐遗产的研究、整理、继承和发扬,做出意义深远的努力。
这张《古琴秋风》专辑展现了刘赤城作为诸城派第三代传人的风采,演奏了轻松流转的《玉楼春晓》、哀婉激越的《长门怨》等代表诸城派的经典名作。专辑由著名录音师吴天池为专辑亲自操刀录音,不但绝佳还原了演奏的真实度,更还原了演奏录音现场的情况。
吴天池
1934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5年投考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后转入管弦系大管专业。1978年起从事录音工作,先后主持管理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音带制作部、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上海音像编录部及该公司音乐教育制作中心等工作。
1986年在中国大陆先使用PCM数字录音技术,至今已在国内外出版了约三百小时的音乐作品CD。曾发掘、抢救了大量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先生是华人世界极少数同时精通音乐与录音专业的双料专家。吴氏尤其擅长单点身历声录音(即只用一支立体声话筒),其作品令闻者有如身临音乐会现场,加之他音乐知识渊博,对中外乐器法、配器法深有研究,其录音的保真度、音乐性达到极高境界,所录音乐深受出版界与广大爱乐者的赏识、欢迎。
点击图片,收藏诸城派第三代传人
刘赤城《古琴秋风》CD
/推荐曲目
01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秋风词》
《秋风词》是诸城琴派具代表性曲目之一,为诸城琴宗所独有,感情质朴,具有浓郁山东地方特色,是古琴曲中难得的一首情歌。其谱本出自民国初年王燕卿的《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旁注唐诗人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原词,其曲大概为王燕卿所作。
乐曲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到月光皎洁、秋风萧瑟的夜晚。随着落叶的飘散、寒鸦的鸣叫,使人感到一派寥落的秋意,到乐曲中段时,低沉的音调唱出了怀念亲人的缕缕情思,最后以柔情委婉的旋律刻画了主人公对亲人真挚的爱恋。
刘老演奏的版本,加入了些诸城派风格的吟猱,他的诠释真是快也凄美,慢也幽怨。
02
玉楼春晓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
琴曲《玉楼春晓》,见于王燕卿所传《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曲意为表现在春意氤氲、晓风轻拂之中,少女闺女的情趣,是一首很好的抒情曲。
本曲亦名《春闺怨》。曲调轻松流转,不同凡响。颇有春眠初醒,惺松欲醉之意。起音时音调柔缓悠扬,如少女仍酣睡沉浸梦乡之态;第二段按音突出,铮铮有韵,恍若少女将醒之时;第三段第三句双吟之后,则恰如欠伸之状,而转为清醒,惟妙惟肖。尾声以异常清明之泛音而结束,轻松流转,惺松欲醉,尤为神妙。
其曲调轻松流转,不同凡响,颇有春眠初醒,惺松欲醉之意。起音时音调柔缓悠扬,如少女仍酣睡沉浸梦乡之态;第二段按音突出,铮铮有韵,恍若少女将醒之时;第三段第三句双吟之后,则恰如欠伸之状,而转为清醒,惟妙惟肖。尾声以异常清明之泛音而结束,轻松流转,惺松欲醉,尤为神妙。诸城琴派大师徐立孙特别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起首的泛音非常美,好像能把人带到神仙境界中去!”
03
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长门怨》
古琴名曲《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乐曲音乐形象非常丰满,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传神地描绘了陈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低音区则哀婉凄丽,其音如泣如诉。
本曲为诸城琴宗所独有,既悠扬而慷慨,复唏嘘而惆怅,盖女子被压迫之呼声。起首以索铃状环珮玎珰之声缓步而出。第二段是且行且诉。全曲多表示女子步行之声,第三段尤为显著。而低徊曲诉有不得伸诉之苦。第四段即转入高声长号,极尽哀怨之能事。第五段中且有顿足长叹之声。第六段则又有万不得已时,无可奈何、聊作宽慰之状而终结。
点击图片,收藏诸城派第三代传人
刘赤城《古琴秋风》首版带编码黑胶
国乐大师系列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挖掘民族音乐宝矿,记录这广袤土地上的音乐传奇,民族音乐厂牌印音乐倾力推出国乐大师系列,传承中华文明,邀请众多国乐泰斗级宗师,挟名琴绝技,经典演绎倾城倾国旷世之音。
系列囊括古琴、二胡、高胡、箫、笛、琵琶、古筝、唢呐、埙等乐器,每一篇目都将精挑细选,只为听众带来一场国乐盛宴。空阶滴水,暗染菊香,琴坐弦翻,流韵铮铮……名琴、名家、名曲,尽显我华夏民族之传世古韵!
*微信编辑:Jerem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