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聊天,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下辈子想生在罗马”,意思是想出生就拥有优越的条件。那如果把这个想法换个地方,比如说,如果一个中国人移民到我们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邻居——印度,他会在社会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尤其是在印度那个听起来就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里,一个外来的中国人,有没有可能直接“空降”到金字塔顶端,和传说中的最高种姓婆罗门平起平坐呢?
这问题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挺有意思的。
先搞懂什么是印度的种姓
很多人对印度种姓的了解,可能就停留在四个等级上。没错,这四个等级是印度种姓制度的核心,在梵语里被称为“瓦尔那”(Varn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种姓。
首先是金字塔尖上的婆罗门(Brahmin)。他们是传统的祭司和学者,负责解释宗教经典、主持祭祀,掌握着知识和教育的权力。可以说,他们是精神世界的统治者。
紧随其后的是刹帝利(Kshatriya)。这个阶层主要由王公、武士和各级官僚组成,掌握着军事和行政大权,是世俗世界的统治者。
再往下,是吠舍(Vaishya)。他们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包括一些富裕的农民,承担着纳税和供养上两个阶层的责任。
最底层的是首陀罗(Shudra),他们主要由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构成,从事着各种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社会地位很低。
你可能以为这就完了,其实不然。在这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个被排斥的群体,他们被称为“达利特”(Dali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贱民”或“不可接触者”。
他们从事着被认为是“最不洁”的职业,比如处理尸体、打扫厕所等,连被前四个种姓的人碰到都会被视为玷污。这个身份是世袭的。你生在哪个种姓,基本上就一辈子是这个种姓,你的职业、婚姻、社交圈子都被这个身份牢牢地锁定了 。想从首陀罗奋斗成婆罗门?在传统观念里,这比登天还难。那么,一个来自种姓体系之外的中国人,又会被安放在哪个位置呢?
法律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早在1947年印度独立后,新政府就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废除“不可接触者”制度,并且禁止任何形式的种姓歧视。从法律上讲,印度人人平等,种姓不再是合法的社会分隔工具。对于一个外国人,比如中国公民,印度政府更不可能拿出一张表格,让你在“种姓”一栏打个勾。在官方文件和法律程序里,根本不存在为外国人划分种姓的说法。
所以,如果你拿着中国护照,以一个合法外国人的身份走在德里或者孟买的街头,你在法律上是受保护的,享有和一个印度公民同样的基本权利,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然而,法律的归法律,现实的归现实。一个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社会传统,不可能因为一纸文书就瞬间消失。在印度的广袤土地上,尤其是在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的农村地区,种姓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婚丧嫁娶、甚至是日常的言谈举止,都还深深地烙印着种姓的痕迹。
即使法律不给你划定种姓,社会大众会怎么看你?在印度人心里,他们会把你归入哪一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看看历史上那些真正在印度生活的中国人,他们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在印华人的真实境遇
历史上,中国人移居印度的案例并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加尔各答的华人社区。早在18世纪末,就有中国人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事贸易,而更多的人则干起了当地高种姓人群不屑于做,但社会又确实有需求的行当。
比如,很多华人移民在加尔各答开办了皮革厂、牙科诊所和中餐馆。在印度的传统观念里,处理动物皮革被认为是“不洁”的工作,通常只有“贱民”才会去做。因此,从事这些行业的华人,在一些当地人的眼中,其社会地位自然就被归入了较低的层次。他们很难与高种姓通婚,在社交上也常常被排斥在外,只能在自己的社区内生活,形成了独特的“唐人街”文化。
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外来者并不会因为“外国人”的身份就被高看一眼。相反,你所从事的职业,会成为当地人给你“定位”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果从事的是在他们看来比较“低贱”的行业,那么很抱歉,你很可能被社会观念“划分”到较低的种姓阶层里。
因此,想和婆罗门平起平坐,仅仅依靠“外国人”这个身份,恐怕是行不通的。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
当今的变数:财富、职业与肤色
时代毕竟在进步,今天的印度,尤其是在孟买、班加罗尔这样的大都市,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种姓,一个新的、更具影响力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那就是财富和阶级。
对于一个今天移民到印度的中国人来说,他最终获得的社会地位,将由多个复杂因素共同决定。
首先,经济实力是硬道理。如果你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带着雄厚的资本去印度投资建厂;或者你是一位顶尖的IT工程师,被跨国公司高薪聘请到“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工作。那么,你接触到的将是印度的精英阶层。在这个圈子里,人们更看重的是你的财富、你的专业能力和你的社会资源。传统的种姓观念会被大大淡化,你会被视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合作伙伴或社会名流。
职业依然重要,但评判标准变了。在现代社会,像金融、科技、法律、教育这些行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受人尊敬的。一个从事这些“体面”工作的中国人,自然会获得相应的社会尊重。这和一百多年前华人移民从事皮革业所面临的境遇,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一个比较微妙的因素——肤色和外貌。印度的“瓦尔那”制度,其本意就包含“颜色”的意思,历史上与肤色的深浅有一定关联 。中国人的黄皮肤、黑头发,在印度人看来是典型的“外国人”长相。这种外貌特征让你立刻被识别为“他者”,一个不属于印度本土任何一个种姓的群体。这种“他者”身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你无法被纳入传统的种姓框架,避免了被直接划为低种姓的尴尬;但另一方面,也让你很难真正融入他们的文化核心。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一个中国人移居印度,能和最高种姓婆罗门平起平坐吗?
答案是:在名义和传统上不能,但在现实和待遇上可以。
你不可能被“认证”为婆罗门,因为婆罗门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血统和宗教身份,一个外国人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获得 。但是,在现代印度社会,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富、学识和职业,获得比许多普通婆罗门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
你可以住在高档社区,子女可以进入国际学校,可以和印度最顶尖的商界和政界人士把酒言欢。在这些场合,决定你座次的,不再是几千年前的种姓血缘,而是你今天口袋里的财富和你头脑里的智慧。
所以,最终决定一个中国人在印度社会地位的,不是一个虚无的种姓标签,而是他自身的价值。你无法成为他们精神世界里的“贵族”,但你完全可以成为现实世界里受人尊敬的“强者”。你虽然不能和婆罗门“平起平坐”在神坛上,但完全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地坐在谈判桌和宴会桌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