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人民海军”的一则简短消息,瞬间吸引了全网的目光: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已经劈波斩浪,驶过台湾海峡,前往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试验以及训练。
«——【·电磁利刃·】——»
9月12日,“人民海军”的一则简短消息瞬间攫取全网目光。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劈波斩浪,驶过台湾海峡,前往南海相关海域开展试验与训练。
这艘满载排水量超8万吨的庞然巨舰,以移动钢铁浮岛的姿态划破海峡碧波。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宣示,在台海局势敏感之际划出一道清晰的战略坐标。
福建舰的舰艏甲板上,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冷光。这套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使航母单日舰载机出动效率达到270至300架次,较蒸汽弹射提升近一倍,更是滑跃起飞航母的五倍。
与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甲板不同,福建舰的平直甲板设计配合电磁弹射技术,让歼-35隐身舰载机、歼-15T重型战斗机能够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与载荷能力大幅提升。
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的加入更填补了此前的体系短板,其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超500公里,可与舰载战斗机组成协同打击网络。这种技术代差使福建舰不仅是一艘航母,更是一个集侦察、指挥、打击于一体的远洋作战平台。
电磁弹射系统的优势在细节中尽显。它能通过精准电流控制,既弹射30吨级重型战机,也适配轻型无人机,解决了蒸汽弹射力度难以调节的难题。
相较于美国“福特”号采用的中压交流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压直流系统在稳定性、功率密度和维护周期上更具优势,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海峡惊涛·】——»
福建舰从容航迹的对岸,是某些方面难以掩饰的紧张与过度反应。赖清德团队的军事顾问苏紫云近期公开表态,解放军新武器已形成完整拒止体系,能在台海周边阻挡外部势力插手。
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客观分析,不如说是对福建舰战力的间接承认。台湾防务部门连夜进驻衡山指挥所的动作,与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大校“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的冷静回应形成鲜明对比,暴露了其内心的战略焦虑。
台湾“军力报告”特别提及福建舰完成第八次海试,重点关注歼-35、歼-15T及新型预警机的研制进展,承认这些装备将协同辽宁舰、山东舰提升远洋作战能力。
这种关注背后,是台军对自身海空力量的清醒认知——福建舰搭载的80余架各型舰载机,已形成对台湾地区现有空中力量的压倒性优势。
台媒曾多次上演认错航母的乌龙戏码,将山东舰误认作辽宁舰紧张报道。此次福建舰过海峡,台媒虽未再闹低级错误,但渲染“军事威胁”的调门明显升高。
这种持续焦虑源于技术代差带来的心理震撼: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将战机送向天空时,台湾地区所谓的“防空体系”已形同虚设。
«——【·入役倒计时·】——»
上海海事局9月8日发布的“大型船舶深水航道出口管制”通告,为福建舰的动向埋下伏笔。结合第八次海试中完成的舰载机全流程测试,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这艘巨舰已进入入役倒计时。
与辽宁舰、山东舰相比,福建舰海试周期更长,因电磁弹射系统调试和多机型适配需要更复杂的验证过程,但八次海试的顺利推进,让服役节点日益清晰。
福建舰选择南海作为最终部署地已成定局。南部战区海军近年在大型舰艇分配中占据优势,福建舰的加入将使南海出现双航母配合三艘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强势格局。
这种配置既能有效压制南海周边势力,又可经巴士海峡快速前出支援台海方向,形成南北联动的战略态势。从长江口到南海的航程中,福建舰可能顺路搭载舰载机部队,这种快速整合动作预示着入役后即可形成初始战斗力。
过往辽宁舰、山东舰入列后均迅速形成战斗力,福建舰的技术跃升将进一步缩短这一进程。电磁弹射带来的高出动率,使航母在冲突爆发时能快速夺取制空权,配合岸基导弹系统构建起立体防御网络。这种能力正是赖清德当局最忌惮的“拒止体系”核心,也是其近期频繁调整防务政策的直接诱因。
福建舰的每一处焊缝、每一套系统都镌刻着“中国创造”的印记。全舰从舰体设计到电磁弹射、从动力系统到舰载电子设备,均实现100%自主可控。这种技术主权带来的战略威慑,远比单纯的吨位数字更令对手胆寒。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与我国在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的成就一脉相承,共同构筑起大国重器的技术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