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南宋的名将,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十有八九是岳飞。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喊出了多少人的热血与遗憾。岳飞之后,还有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他们是“中兴四将”,名气响当当。但是,如果我问,是谁真正替宋朝完成了复仇,亲手捣毁了金国的老巢,彻底洗刷了“靖康之耻”?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这个人,不是岳飞,也不是“中兴四将”里的任何一位。他的名字叫孟珙,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声名远不如岳飞,但功绩却足以彪炳史册的男人。他,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南宋朝廷后期真正意义上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百年国仇,谁能雪恨?
故事还得从那场让整个汉民族刻骨铭心的灾难说起。公元1127年,金国大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跟抢劫一样,把徽、钦二帝以及无数皇室成员、文武百官、能工巧匠全都打包掳走,北宋就这么屈辱地灭亡了。
南宋建立后,从皇帝到士兵,谁不把“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当作毕生梦想?岳飞为了这个目标,戎马一生,最终却含冤风波亭。岳飞的壮志未酬,成了南宋一个巨大的遗憾。时间一晃,一百多年过去了,金国也从当年的盛气凌人,变得日薄西山。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蒙古,在北方草原上崛起了。金国在蒙古铁骑的轮番打击下,已经是奄奄一息。
这时候,南宋朝廷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一个大胆的计划被提上了议程:联蒙灭金。用蒙古人的刀,去报我们自己的血海深仇。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当时已经是南宋军界中坚力量的孟珙肩上。
蔡州城下,他完成了岳飞的遗愿
孟珙这个人,可以说是天生的将才。他出身将门,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本事。公元1234年,历史的时针指向了金国的最后一座孤城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国的末代皇帝金哀宗,就在这座城里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
蒙古大军已经把蔡州围得水泄不通,但蔡州城防坚固,一时半会儿也啃不下来。这时候,孟珙率领的两万南宋精兵赶到了。这支军队,承载的不仅仅是军事任务,更是整个南宋一百多年来的复仇渴望。
蔡州之战打得异常惨烈。金国士兵知道城破就是国灭,抵抗得极为疯狂。孟珙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先是派兵帮助蒙军切断了金军的运粮通道,让城内彻底断粮。接着,他亲自勘察地形,发现城西可以利用水攻,于是下令掘开练江大堤,大水灌入城中,金军的防御体系瞬间瓦解了一大半。
在最后的总攻中,宋军和蒙军约定,谁先登城,城内的战利品就归谁。孟珙身先士卒,带着手下将士,冒着箭雨,奋勇攻城。根据史料的一些描述,宋军将士几乎是踩着尸体往上爬,喊杀声震天动地,因为他们知道,城墙的另一边,就是百年国仇的终点。最终,宋军率先攻破了蔡州南门。
城破之时,绝望的金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自缢身亡。他临死前下令,将自己的尸身烧掉,以免落入敌手受辱。
手刃国仇,告慰先祖
城破后,孟珙在乱军中找到了金哀宗烧得焦黑的遗骸。他做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决定:将金哀宗的尸骨一分为二,一半按照约定分给蒙古人,另一半,他要带回南宋的都城临安。
当孟珙带着金国皇帝的遗骸回到临安时,整个都城都沸腾了。宋理宗将这份特殊的“战利品”供奉在皇家太庙,以此告慰被金人掳走的徽、钦二帝以及列祖列宗。这一刻,距离“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108年。三代人的夙愿,四代人的国仇,在孟珙的手中,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他,亲手终结了靖康之耻,完成了岳飞当年“直捣黄龙”也未能完成的终极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绝对是南宋最强的复仇者。
擎天之柱,轰然倒塌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一个旧的敌人消失时,一个新的、更可怕的敌人会立刻出现在你面前。金国灭亡后,南宋的北方再无任何屏障,直接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所谓“唇亡齿寒”,正是这个道理。
灭金之后,孟珙的人生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反而开启了更艰难的篇章。他被任命为京湖制置使,总领长江中上游的防务,一个人扛起了南宋防御蒙古的半壁江山。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孟珙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构筑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孟珙防线”。他南征北战,在黄州之战、江陵之战中多次击败蒙古大军,让凶悍的蒙古铁骑始终无法跨越长江天险。
只要孟珙还在,南宋的国防就稳如泰山。他不仅自己能打,还为南宋培养和提拔了李庭芝、高达等一批优秀的将领,为南宋的国防事业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可惜,英雄终有落幕时。常年的征战严重透支了孟珙的身体。公元1246年,这位为南宋操劳了一生的名将,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二岁 。据《宋史·孟珙传》记载,他去世时,襄阳城的百姓自发罢市哀悼,哭声震野,可见他在军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他的死,对南宋而言,不亚于天塌地陷。
“他死后十年南宋灭亡”?
有人说“他死后10年南宋灭亡”。
很多网络文章和自媒体都喜欢用这个说法来强调孟珙的重要性 。这个说法听起来极具冲击力,好像孟珙一死,南宋立刻就土崩瓦解了。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算一笔账。孟珙去世于1246年。而南宋最终灭亡的标志性事件,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从1246年到1279年,中间隔了整整33年。所以,“十年亡国”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显然是不准确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流传呢?
孟珙的死,是南宋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的真正转折点 。他活着的时候,南宋的防线固若金汤;他去世之后,南宋再也找不到一个能像他那样统筹全局、威震敌胆的统帅了。他建立的防御体系,在他死后虽然又苦苦支撑了三十多年,但根基已失,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死后十年南宋灭亡”更像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一种用来凸显他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的民间论断。它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当这位“擎天柱”倒下之后,南宋这座大厦的倾覆,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从这个角度看,这句话又充满了历史的洞见和悲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