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罗永浩在自媒体发文猛批西贝,直言其“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贵、体验差,实在恶心”,此言论瞬间引发广泛关注。
9月11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宣称将正式起诉罗永浩,指责其损害品牌声誉、影响正常经营。面对诉讼威胁,罗永浩毫不退缩,在社交平台发起10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实证据,双方口水战就此升级为“真凭实据”的较量。
这场纷争的核心焦点在于:预制菜是否就等同于“劣质”?罗永浩质疑西贝以现做菜品价格售卖预制菜,却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有误导之嫌。而贾国龙一方则坚称,公司食材符合标准、工艺合规,罗永浩的“预制菜”说法是污名化。
不过,预制菜并非“劣质菜”的代名词。在餐饮工业化和标准化浪潮下,众多连锁品牌为保障出餐效率与口味统一,都会不同程度使用预制食材或调料包。关键在于,消费者是否知晓菜品是预制,以及价格是否合理。
事件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舆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力挺罗永浩,认为餐饮品牌应提高透明度,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吃预制菜;也有人批评其发言过于武断,缺乏实证,是“先吐槽再找证据”的套路。更有声音提醒,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发言应更加谨慎,以免误导舆论、引发不可控的品牌伤害与舆论反噬。
这场争论,实则是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长期信息不透明、定价不合理的不满集中爆发。预制菜本身并无过错,但以“现炒现做”为宣传噱头,实际却大量使用预制成分,这才是引发信任危机的根源。
无论此次诉讼结果如何,餐饮品牌都需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策略。在追求效率与控制成本的同时,必须重视消费者信任。公开制作工艺、明确告知预制部分、合理制定价格,才是尊重消费者的正确做法。
罗永浩“先吐槽再悬赏找证据”的举动,看似是一场闹剧,实则也具有积极意义。它反映出消费者意识的觉醒,市场正以强大的力量倒逼餐饮行业走向更透明、更诚信的新时代。未来,只有那些真正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以诚信经营为准则的餐饮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写作得到钱诚灵犀大数据系统、AI系统的协助,文责由作者自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