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街头,有一种美食,你说它冷门吧,它常出现在小吃摊上和臭豆腐并肩作战;你说它热门吧,不少山西人自己都没吃过,甚至它光是靠自己名字里的一股“狠劲儿”就“吓跑”过不少人。它,就是——“恶”。
这到底是什么“狠角色”?今天,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这个来自山西吕梁的街头美食——“恶”!
自带“狠”劲儿,
这吃的什么来头?
“恶”,光是念名字就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è?ě?还是wù?到底咋念啊?”
“一个吃的,为啥起这种名字?”
“听起来莫名还有点正义感……”
翻阅汉语词典,“恶”,无论发音还是释义,大多是贬义相关,常有罪恶、凶狠等意思。但是在吕梁方山的方言中,“恶”却是妥妥的“褒义词”,表示有能耐、有本事的意思。比如,当夸奖一个人真厉害,方山人就会竖起大拇指说:“真恶嘞!”
虽然,“恶”是“有本事”的意思,但这道美食的来历,却与“惩恶扬善”“替天行道”没啥关系,而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吕梁地处山区,盛产土豆,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的人对土豆的热爱,几乎到了“无土豆不成席”的程度——他们种了一辈子土豆,也吃了一辈子土豆。
图源:山西云媒体
相传,曾有一位方山老农吃遍了各种土豆做法后,便尝试着用新的方法来加工土豆。几经尝试摸索,他研究出了一道韧性十足、滑溜可口的食物。乡亲们品尝后,也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真恶嘞!”
就这样土豆新奇的做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干脆就以“恶”字为这道美食命名。
名字“恶”,做法也“恶”!
半透明、灰白色,质感Q弹,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恶”,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有些“怪异”,可真正懂它的人才知道,这份粗犷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场体力与耐心的硬核挑战。
“恶”的原料极为纯粹:只有土豆和土豆淀粉,是百分百的土豆制品。但,要想利用单一的食材,做出这一道让人称“恶”的美味,过程却一点也不简单。
首先,将土豆蒸熟,去皮后趁热捣成无比细腻顺滑的土豆泥,紧接着,便是对臂力的终极考验——在滚烫的土豆泥中按比例掺入大量土豆淀粉,然后反复揉搓、挤压、碾压……直到面团变成光滑而充满韧性的厚饼。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这还没结束,成型的厚饼还要再次上锅蒸制,历经大概一小时,才完成最后的升华与定型。
冷却之后的“恶”,展现出极强的包容性:既能切成块,蘸着蒜醋调料汁吃,也能炖山西大烩菜;最为经典的做法,就是与西红柿、尖辣椒、茴子白等时令蔬菜一同下锅爆炒,在猛火中激发出诱人的锅气。
除了炒着吃,更能与臭豆腐、宽粉、淀粉肠为伍,化身街头巷尾那一份鲜香诱人的灵魂炸物~
图源:搁浅的小黄鱼
而当你终于鼓起勇气将一块“恶”送入口中,它的“狠”才真正展露无遗。极致的Q弹、爽滑、筋道,在齿间跳跃,带来无比酣畅淋漓的咀嚼快感,外层裹着爆炒的咸香酱汁和配菜的鲜美,内里是土豆原始的清香,两种风味在口腔中碰撞,越嚼越香。
读懂“恶”,
便是读懂了山西人!
当食物的味道触达心灵,这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恶”的“凶狠”,早已超越了名字和长相的噱头。它是制作上的“下狠功夫”,是口感上的“霸道凶猛”,更是吕梁山区人民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用最朴素的食材创造美味奇迹的生存智慧与勤劳精神。
这份“狠”,是山西人性格的写照——外表朴实,内里刚强,做事肯下狠劲,待人一片实诚。
如果你有机会在路边看到“恶”,请不要再犹豫,更不要被它的名字吓退。点上一份,因为吃“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品尝一种来自山西人坚韧不拔、苦中作乐的人生滋味……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