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夏的一天,魏向丽同志在河南省洛阳市人民调解中心,光荣地加入了人民调解员队伍。作为90后的新生代调解员,三年来,她始终将年轻的朝气、澎湃的热情与创新的思维融入到调解工作中,用青春智慧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年轻践行者。
爱岗尽责,快速响应解民忧
2022年,洛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正式设立人民调解窗口,魏向丽主动请缨,承担窗口接待工作。前台接待岗位是社情民意的“传感器”,也是群众申请调解的“第一站”,受理的纠纷涵盖劳动、合同、消费、物业、婚姻家庭、小额债务等多个领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她查阅资料、分类总结,练就了“一眼识纠纷”的本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精准判断出纠纷性质、法律关系与矛盾焦点,合理规划解纷路径。在一次窗口接待过程中,一名当事人因纠纷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转而寻求人民调解,魏向丽先安抚其情绪、登记案情,再通俗讲解人民调解的流程、预判结果及调解不成的救济途径,帮当事人做到“心里有数”,并及时与办案调解员沟通细节,最终促成纠纷成功调解。
精研业务,“事心双解”显温度
魏向丽坚信“终身学习是核心竞争力”,她不仅专注调解实务,更努力成为“复合型”调解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与个案工作方法融入调解,既解“事”也解“心”。在一起离婚纠纷中,当事人王某某因长期被配偶赵某某言语打击后丧失自信,主动提出离婚,但赵某某却不愿离婚。魏向丽一边提醒赵某某多给予鼓励认可,一边针对“家庭收入全由赵某某保管”的问题,向其普及夫妻共同财产法律规定。经过反复劝解,赵某某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思想,夫妻二人最终重归于好。
案无小案,认真负责赢信任
魏向丽始终以“案无小案”的态度对待每一起纠纷,当事人也把她看作是值得信赖的“自己人”。2025年7月,靳某通过“洛阳解纷码”微信线上服务平台申请调解劳务合同纠纷。靳某为对方当事人张某清理垃圾,300元劳务费迟迟未结,而张某却远在外地打工,无法当面沟通。魏向丽联系张某后添加其微信,表明靳某已申请调解,希望张某能主动履行给付合同,但张某以各种理由三次推迟付款时间,期间魏向丽始终耐心沟通、不断督促,最终靳某在一个月后收到欠款。
共学共进,分享经验促成长
“我的调解经验是工作给的,理应回馈给工作。”三年多来,魏向丽已成功化解纠纷近百起,她将自己的实战经验整理后做成课件,在市、县调解员培训班上进行分享,带动更多同行共同提升。魏向丽总说,“调解工作不该暮气沉沉,作为90后、00后的调解员,我们更懂用新技术提高效率、用新语言做好沟通。”在工作中,她始终用年轻人的智慧、热情与专业,让看似琐碎的调解工作充满活力,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工作实践中茁壮成长。(来源 洛阳市人民调解中心)
【编辑 滢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