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ATLAS究竟来自何处?
8月27日双子座南天文台拍摄的3L/ATLAS。照片中这位天外来客已经有了毛绒绒的彗发和彗尾。
International Gemini Observatory / NOIRLab / NSF / AURA / Shadow the Scientist
神秘的星际彗星3I/ATLAS正在以每小时22万千米的速度穿越太阳系。它将于10月底抵达近日点。此刻人类的诸多望远镜都在观测它、研究它;一些飞行在行星际空间的探测器也准备抽出时间参与到破解3I/ATLAS奥秘的行列中来。
而近日一些来自西班牙和瑞典的科学家为了研究3I/ATLAS在其漫长的旅行途中是否会受恒星引力的影响,利用“盖亚”探测器的天体测量数据,对其过去1000万年间的飞行轨迹进行了追溯,结果发现它可能曾与至少62颗恒星发生过高置信度的近距离相遇。
研究人员表示,3I/ATLAS异常偏高的飞行速度和活跃的类彗星特性,使之成为人们研究银河系冰质星子的绝佳对象和直接样本。通过分析彗发和彗尾,我们可以获知其成分。但彗发和彗尾无法告诉我们它是通过怎样一条轨迹抵达太阳系的。要识别它来自何方,我们需要分析其运动特征。
之前的研究表明,3I/ATLAS很可能来自银河系的“厚盘”。厚盘里的恒星大部分十分古老。3I/ATLAS的高运动速度和切入太阳系的陡峭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它真的来自那里,那么它确实很有可能比太阳还要古老。但它的运动也有可能因为近距离飞掠恒星而发生改变。了解这一点是否发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过它对于判断它的来处十分重要。
研究人员将3I/ATLAS的轨道向后追溯了1000万年,并调用了“盖亚”数据库中的高精度天体测量和径向运动数据,从中寻找曾与3I/ATLAS发生过2秒差距以内相遇的银河系恒星。结果发现了93次相遇事件,其中有62次具有高置信度。
与3I/ATLAS发生相遇的这62颗恒星都是主序星,亦即处于“青壮年期”的恒星。这可能与“盖亚”自带的观测偏差有关,因为“盖亚”巡天观测的主要目标是主序星。
缺乏对白矮星和中子星等处于演化末期的天体的分析,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问题——因为这些天体能够产生的引力扰动远甚于主序星。但其结果仍然具价值,能够提供大量信息。
分析结果显示,3I/ATLAS曾在大约72000年前飞掠一颗名叫HD 187760的恒星。
HD 187760距离地球约84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70%。这次相遇给3I/ATLAS带来的影响在所有已知事件中是最强的。与HD 187760的相遇导致3L/ATLAS的速度和轨道都发生了改变——然而都是微乎其微的改变。
这表明3I/ATLAS在过去427万年间未曾因与恒星近距离相遇而受到显著影响。427万年前是研究中3I/ATLAS最早一次与恒星相遇的时间。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称3I/ATLAS在过去约400万年间没有经历过任何可以解释其当前轨道或起源的恒星飞掠事件。
研究人员称,近期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星际天体是一个异质族群,能够为覆盖整个银河系的行星系演化观测研究提供宝贵的约束性条件。但这其中最大的未知因素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
综合所有数据表明,虽然3I/ATLAS在太阳系附近遵循薄盘轨道运行,但它仍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天体,符合被早期原行星盘或其他恒星周边奥尔特云抛出的特征。尽管它的确切来处仍是一个谜,但它的发源地最有可能与银河系薄盘和厚盘间的过渡区域有关。
2025年7月2日至3日间拍摄的3I/ATLAS。
Miguel R. Alarcon / Miquel Serra-Ricart / Javier Licandro / Sergio Guerra Arencibia / Ignacio Ruiz Cejudo / Ignacio Trujillo
参考 3I/ATLAS: In Search of the Witnesses to Its Voyage https://arxiv.org/pdf/2509.0767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