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听说过带状疱疹?它常常被人们称为 "缠腰龙"" 蛇盘疮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种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来源
带状疱疹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它属于人类疱疹病毒 α 科,是人类疱疹病毒 3 型。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 "潜伏性",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就可能伺机而动。
潜伏与激活
儿童感染 VZV 后,通常会患上水痘。在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潜伏于神经节中,仿佛在等待一个 "复出" 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或者当人体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时,这些潜伏的病毒就会重新激活,进而引发带状疱疹。
高危人群
预防春季流感
据统计,约 90% 的中国人感染过 VZV。50 岁以上人群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免疫力相对较弱,发病率显著升高。此外,糖尿病、COPD 等慢性病患者的发病风险也更高,这些基础疾病会使他们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发病概率分别增加 24%-41%。
二、临床表现及影响
典型症状
带状疱疹的皮疹具有明显特点,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一侧,同时会伴随灼热感或神经痛。其病程可分为前驱期、急性期和慢性期。
• 前驱期疼痛:70%-80% 的患者会出现前驱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 2-3 天,甚至 1 周以上,往往容易被忽视。
• 急性期疼痛:此阶段的疼痛如电击、刀刺般剧烈,有患者形容其疼痛程度可能比分娩阵痛更严重,这种剧烈疼痛会持续数日至 1 个月。
• 慢性期疼痛(PHN):皮疹愈合后,若疼痛持续 1 个月以上,就进入了慢性期疼痛阶段。而且,PHN 的占比会随年龄增长而翻倍,≥70 岁的患者尤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并发症
眼部带状疱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角膜炎、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耳带状疱疹则可能引发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即 Ramsay-Hunt 综合征,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三、治疗
治疗目标
1)缓解急性期疼痛;
2)缩短皮损持续时间;
3)防止病毒扩散并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非常关键,应在发疹后 24-72 小时内使用。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溴夫定等。
镇痛治疗
预防春季流感
一线镇痛药物包括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等。 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可联合神经科和疼痛科进行神经介入及物理治疗,以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四、预防
(01)带状疱疹预防大于治疗
温馨提示:接种疫苗后,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可持续 9 年,能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及 PHN 的发生率,为人体提供较长时间的保护。
(02)带状疱疹预防小妙招
五、小结
带状疱疹是 50 岁以上成人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年龄增长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是主要诱因。其带来的剧烈疼痛及 PHN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家庭成员也可能因照顾患者而疲劳失眠。目前,治疗方法有限,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推荐 50 岁以上人群接种 RZV 疫苗,提前为身体筑起一道防护墙。了解带状疱疹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健康。
通讯员 张莹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