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四十多岁以后至六十多岁为多体模仿期,之所以为多体,是因他在此时期内几乎同时学写多种书体。
(1)楷书
齐白石在这段时间的楷书模仿金冬心。清代金农(1687-1763)号冬心,工书法,隶本之《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而自创一格。从实物例证可以得知,齐白石写金体时间较长,除了《临曲江外史楷书》外,较多的还是用金体在绘画中题款,如四十岁题《老屋听鹂图》、四十五岁题《丁笔草虫册序》(十六,2-1①)、约四十七岁题《滕王阁》、约五十岁题《细笔蝴蝶花卉》、五十二岁题《甘吉藏书图》、五十四岁题《秋馆论诗图》(图十六,2-1④)、约五十五岁题《岳武穆像》、五十七岁题《梅花》、六十一岁题《红梅鹦鹉》、六十四岁于抄《借山吟馆诗草》、六十五岁题《无量寿佛》、七十岁题《握兰簃裁曲图》(图十六,2-2⑥)、七十二岁题《甘吉藏书图》(图十六,2-2⑦)、八十岁题《秋色秋声》(图十六,2-2⑧)等。樊樊山曾说“濒生书画皆力追冬心”,就是指的这个时期。齐白石不仅用金农体写字,并用金农体治印,他曾用金农体刻有“齐璜”、“濒生”两印。虽然齐白石在五十多岁时己学习李北海的行书,但只要写楷书,仍然写金冬心体,这一习惯竟然保持到八十岁。
(2)行书
齐白石在这个时期,写行书也由何子贞体改为李北海体。唐代李(678-747)字泰和,唐玄宗时官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李工书文,《麓山寺碑》、《云麾将军碑》为其所作。齐白石写李北海书体的有:五十多岁作的《梨蜂》、五十多岁作的《荷花翠鸟》、五十四岁作的《巨石》五十七岁作的《菊花雁来红》等绘画作品的题款。这一时期的齐白石行书尚不成熟,墨气缺乏变化,行气也欠佳。
(3)篆书
齐白石在这个时期里,写篆书取法《天发神谶碑》,他大概是因金冬心曾师该碑而写《天发神谶碑》体。他七十多岁作《篆书楹联》中的篆书就明显写《天发神谶碑》体。绘画中写《天发神谶碑》体的篆书,多为大字,如“秋声”“大寿”等。齐白石写该碑后,对绘画、篆刻的影响颇大。
在这期间,齐白石在行书方面还摹写过郑板桥、吴昌硕的书体。清代郑燮(1693-1765)号板桥,自创“六分半书”,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人有“乱石铺街”之喻。齐白石晚年虽已形成“白石体”,但仍能模仿郑体作书。吴昌硕(1844-1927)行书初学王铎,后融欧阳询、米芾笔法,具有刚健苍劲的特色。齐白石作的《致宾臣将军札》写吴昌硕体,并能乱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