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尾声,虞书欣与何与主演的《双轨》正式通过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审核,获得30集当代都市题材的上线许可。这部改编自时玖远同名小说的剧集,不仅以“伪骨科”情感设定和“地下室文学”风格引发期待,更因入选非洲电视节“中国联合展台”、获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报道,成为今年国产剧“文化出海”的代表作品之一。
而与此同时,围绕虞书欣的家族企业国资疑云、职场霸凌指控等争议,虽未完全平息,却已悄然呈现出“影响边际化”的态势——她的事业,正随着《双轨》的排播临近,逐步回归正轨。
《双轨》的过审与国际推广,是虞书欣当前事业最明确的“正向信号”。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主办的非洲电视节“视听中国”展台30余部出海代表作品之一,该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已获官方背书。爱奇艺更明确将其列为Q4(11-12月)重点排播项目,平台对其信心可见一斑。
尽管舆论场中,虞书欣的家族企业仍因“15.5亿关联交易”“6.2亿营收仅纳税200余万”的质疑被推上风口浪尖,东方卫视等媒体亦呼吁“权威部门介入调查”;尽管演员张昊玥对其2016年综艺霸凌事件的实名控诉持续发酵,要求节目组公开未剪辑母带……但这些争议并未实质阻碍《双轨》的推进。
从舆论场的反应看,公众对虞书欣的争议已逐渐从“愤怒声讨”转向“理性围观”。家族企业的国资问题虽被财经博主反复提及,却因缺乏官方调查结论,未形成新的传播爆点;职场霸凌指控虽被张昊玥多次强调“需正视为社会议题”,但节目组未公开未剪辑母带,争议始终停留在“单方陈述”层面,难以掀起更大波澜。
更值得注意的是,虞书欣团队的应对策略正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切割”。工作室近期专注于肖像权诉讼等法律行动,未对国资、霸凌等争议逐一反驳;粉丝群体则通过“逆应援餐车”等活动,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作品本身——《双轨》的团综杀青、CP互动发酵,已在粉丝圈形成新的讨论热点。
从掉粉超137万到商业合作波动,从家族企业被查到霸凌指控升级,虞书欣的2025年堪称“危机之年”。但随着《双轨》过审、Q4排播确认,这些争议正逐渐失去“杀伤力”——官方的合规审查为她的事业扫清了障碍,国际推广的背书为剧集提供了“抗风险”外壳,而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终将超越对演员私人争议的关注。
正如一位资深剧评人所言:“观众或许会因争议短暂观望,但最终会为好故事买单。”当《双轨》在11月的爱奇艺上线时,虞书欣或许会发现:那些曾掀起惊涛骇浪的争议,早已在时间的沉淀中钝化为背景音;而她用心塑造的角色,才是穿越风雨、真正抵达观众内心的“通行证”。
此时的她,已悄然“平安落地”。接下来的故事,该由《双轨》的剧情,和观众的掌声来书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