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17岁少年、该校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彭相瑜独立设计开发并成功获得两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随机点名器”与“互动题典”。
学校搭建“做中学、学中做”的真实项目环境
一切的起点,源于热爱。彭相瑜的班主任赖明介绍:“他(彭相瑜)高一时我们发现他对Excel表格的操作很感兴趣,于是安排他做一些学生信息录入等相关的事情,老师及时进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从性格较为内向,不太愿与人交流蜕变为阳光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彭相瑜对计算机世界浓厚的兴趣,如同一颗等待萌发的种子,亟需阳光与雨露。很快,学校老师刘新华察觉到彭相瑜身上超越常人的专注与潜力,于是果断地为他“开小灶”,量身定制更具挑战性的编程实践任务,鼓励他大胆尝试,为他搭建了一个“做中学、学中做”的真实项目环境。
彭相瑜说:“刘老师是我设计的产品的‘首席体验官’和‘苛刻用户’,写出来的软件她会第一时间在系里推广使用,并不断提出修改意见,‘逼’着我迭代升级。这种基于真实应用场景、带有压力驱动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加速了我从掌握知识到提升能力的转化过程。”
他设计的软件被老师应用于日常教学
“用中学、用中练”,这六个字构成了彭相瑜专业能力飞速提升的核心密码,他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着解决真实课堂教学痛点展开。今年春节DeepSeek AI横空出世,彭相瑜于是设想:“既然是‘题典’,那能不能实现解答问题这一功能呢?然后我便设法将AI融入到软件当中,在原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改,通过调用API的方式实现与DeepSeek AI对话,并添加‘问当前题’的功能。”据悉,通过迭代“随机点名器”巧妙解决了课堂提问的公平性与趣味性问题;“互动题典”则更加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动态、高效的题库管理与练习平台。目前,这两款软件因其切合实际需求、操作便捷,迅速出圈,被学校多个学科的教师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真正创造了社会价值。语文余燕老师在使用后评价:“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明了,易上手。”
彭相瑜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修复bug、优化界面、增加功能在无数次“编码-测试-反馈-修改”的循环中,他的编程技术日益精进,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愈发缜密。“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天赋好,更在于他那份坚持和执着。”信息工程系江杰雄主任这样评价彭相瑜。
对于自己的成长,彭相瑜说:“中职学生同样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人生出彩机会,技能立身,强技有为,才能更好奉献社会。”
通讯员和平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