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日记
朝升暮落,岁月不居
身处一线的六队青年们
以汗水为墨,以匠心为笔
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的山河画卷
让我们翻开这份《一线日记》
一同见证他们的奋斗之姿!
向海问砂 与浪共舞
凌晨两点半,海上的夜色正浓,寂静的夜里只有甲板上的钻机轰鸣声与浪头拍打船身的闷响,为了探寻这片海域底部砂矿矿床地质特征,项目部成员分成4组,24个小时轮班不停,已经连续奋战了数个昼夜。
初次登船时,我们这几个习惯了翻山越岭的地质人第一次体会到“脚踏实地”原来也是一种奢侈,哪怕船只已经四锚定位,可在涌浪的推动下,船体还是像喝醉了酒一样左右摇晃、不断起伏。手中记录本被掀起的海浪打湿,笔尖在颠簸中划出扭曲的折线,就算一天两片晕船药,也难以抵挡阵阵袭来的眩晕感。老船员告诉我“晕船的时候可得撑住,吐到胆汁出来也不能靠近船舷,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卷进海里。”那一刻我才猛然惊醒,海上地质工作哪里是什么 “浪漫的探险”,分明是步步都要提心吊胆的挑战。
凌晨四点十分,当钻机把这一回次的岩心从海底 “拉” 上来时,我们眼睛都亮了 ——三十多米深的位置,岩心有了明显变化,由泥质转为砂层,磨圆度极差的棱角在灯光下泛着石英特有的荧光,从形态上可以看出部分陆相特征。经验丰富的王工蹲在岩心箱旁,用手捻起一把砂粒仔细端详:“这片海域的沉积物,应该是一万两千年前古河道搬移来的,那时候海平面比现在低,这里还是陆地,河流带着泥沙一路冲刷,后来海平面上升,就把这些砂层埋在了海底。”我们地质学上有一个研究方法,叫“将今论古”,通过参考现在的地质特征来分析过去的地质遗迹的地质成因,“一眼万年”是地质人专属的浪漫。此刻千万年的故事就在我的手里,厚重的年代感瞬间涌上心头,比起上万年的地质变迁,我们地质工作者的勘探生涯不过沧海一粟,但正是这代代相传的坚守,让我们得以触摸地球磅礴的心跳。
凌晨五点十七分,钻机的轰鸣声突然变调,抬起头才发现东边天际已经裂开一道银缝,浪头把柴油味和晨雾一起拍进喉咙,随着阳光刺透手中的样品袋,整夜的疲惫仿佛随着夜色一并被抹去。
那些曾经难以忍受的颠簸,混合着海腥的味道,都化作一箱箱的岩心与手中厚厚一沓的资料,将这片海底地层完整地展现出来。或许人们只能看到矿石耀眼的光泽,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里面包含着无数地质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坚守与付出。
海浪依旧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船体,而我们已经踏上“突破海上”的下一次启程。
来源:英雄地质队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