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杨艳新
晨光初照的馆陶县王桥镇前姚庄村,连片的玉米田舒展着浓绿的枝叶,与整洁的村庄和平坦的道路交相辉映。来自馆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驻村工作队,走遍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在党群服务中心抓党建、强队伍,在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在产业发展上奔波一线,用真情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每天早上6点,驻村第一书记董志江就开始在村里察看,村民们见到他都亲切打招呼。前姚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两间小屋是工作队的办公地点,门外公示牌上写着队员姓名和电话。2017年董志江就来到这里开展帮扶工作,他坚信抓党建促脱贫、促振兴,前姚庄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乡村要振兴,党建须先行。工作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组织生活,锤炼党员党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组建党建志愿服务队,把党建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2023年,前姚庄村获评“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定要按时吃药,有困难就找我们。”8月25日,工作人员走访患病村民王某,细心叮嘱她保重身体。
自驻村以来,工作队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出发点,通过精准摸排、简化流程、主动帮扶,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王某因乳腺癌致家庭陷困,丈夫常年在外,缺少劳动力。工作队将其纳入防返贫监测户,为她申请大病救助、办理低保,并安排公益岗,使其家庭生活逐渐有了保障。
村民史某川因车祸一度失去生活信心。2017年起,工作队多次上门开导,鼓励他自主创业,并协助其申请残疾认证和低保。如今,他凭借自媒体实现稳定收入,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网络达人”。这些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温暖。
“咱村有781亩耕地,大蒜种植500亩,这是致富的底气。”村党支部书记史维纲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谋划,以“产供销”一体化思路发展大蒜产业,并邀请专家指导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
除了大蒜,工作队还探索无公害种植模式,试种玉米老品种,推行“五不用”方法:不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和塑料农膜,保护生态环境。董志江说:“我们要出‘奇’招,才能助推乡村振兴。”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破解人才匮乏难题,工作队挖掘村里的“三有”能手,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同时邀请县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种植技能。还引导返乡青年投身农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等新行业,拓宽增收渠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