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已从蒙古草原西迁至伏尔加河畔一百余年的土尔扈特部族。
历时八个多月的艰难跋涉,重新回归了中华大地。
整个部族的男女老少在这次东归之旅,走过了一万多里的道路。
突破了沙俄军队的重重封锁,穿越了杳无人烟的戈壁荒漠。
为了回到阔别已久的蒙古草原,土尔扈特部族的人民受尽了苦楚,抵达目的地时早已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究竟是怎样的动力,使得这群饥肠辘辘、追兵围堵的草原儿女,完成了万里东归的壮举?
土尔扈特部族回归故土之后,命运又将如何呢?
1.无可奈何西迁,沙俄不断压迫
作为蒙古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部族之一,土尔扈特有着辉煌的过往。
南宋至元初年间,土尔扈特部曾一度是草原骄子铁木真的最大劲敌。
蒙古帝国建立之后,土尔扈特部可谓地位卓然,是国家“基本盘”核心部族中的一员。
可惜时过境迁,随着蒙古帝国覆灭,土尔扈特部的领地周边,噶尔丹部悄然崛起了。
这个后起之秀的部族,不断挑战着土尔扈特本土势力。
土尔扈特部屡战不利,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向西部地带进行迁徙。
1629年春,土尔扈特部举族离开了蒙古草原,开始向西边的金帐汗国故地进发。
土尔扈特人擅长骑猎,虽然路上遭遇了不少艰难险阻,但还是有惊无险地来到了离故土万里之外的伏尔加河畔,和斯拉夫人做了邻居。
彼时的沙俄帝国,还没有成长为日后那个让整个欧洲战栗不已的庞然大物,对待土尔扈特整体上采取了“怀柔”政策。
沙皇承认了土尔扈特的汗国地位,交换条件是土尔扈特部要向俄军提供兵源。
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大量土尔扈特青壮男子进入俄军骑兵部队,在沙皇的指挥之下南征北战。
土尔扈特人虽然无法像斯拉夫人一样,获得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身份以及各项权利,但日子总体过得算是大差不差了。
直到一位女皇即位,给予了土尔扈特人迎面“暴击”,土尔扈特部的命运由此而急转直下。
此人便是赫赫有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为了更好地巩固远东“大后方”,叶卡捷琳娜大帝对土尔扈特采取了一系列压迫措施。
叶卡捷琳娜统治下的土尔扈特,人民一律不准信仰除东正教之外的一切宗教。
除了剥夺信仰自由,沙俄还通过苛捐杂税、强征劳力等方式,极力对土尔扈特人“敲骨吸髓”。
至于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几乎都被叶卡捷琳娜用于跟奥斯曼帝国打仗了。
2.部族万里东归,俄军沿路追杀
俄土战争结束时,土尔扈特已是一片凄风惨雨。
老百姓们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青壮年男子几乎都牺牲在了战场上。
再这么下去,整个部族的灭绝指日可待,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汗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极有魄力的决定:东归。
回到祖先生活的蒙古草原,说来容易做来难。
且不说万里之遥的漫长路线,必须经过的茫茫戈壁大漠,单说沿途的俄军部队,就是极难对付的存在了。
更何况当时清帝国已经高度控制了蒙古各部,清廷对远方而来的土尔扈特部是何态度,也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有着重重困难与阻碍,勇敢坚毅的土尔扈特人,还是在1770年冬踏上了万里归途。
整个部族男女老少共计十七万之众,分为数批从伏尔加河畔出发,一路向东前往蒙古草原。
果然不出渥巴锡汗所料,他们动身没多久,俄军便赶来追杀了。
叶卡捷琳娜大帝得知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计划之后,当机立断进行阻挠。
她不光派出了大股俄军骑兵,一路进行围追堵截,还命令附近的哥萨克部队严阵以待,一旦发现土尔扈特人立即进行杀戮。
迁徙路上的土尔扈特部族,在奥瑟峡谷一带,和追兵狭路相逢。
一番生死决战之后,土尔扈特部以大量减员为代价,撕开了敌军包围圈的“口子”,开辟了一条染血的“生路”。
逃过了俄军的屠刀,接下来土尔扈特人要面对的,便是大漠风沙。
想要成功抵达蒙古草原,土尔扈特人无论怎么走,都得经过大片戈壁荒漠。
漫无边际的大漠没有人烟,没有水源和食物,土尔扈特部的存粮很快便耗尽了,只能硬撑着往前走。
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很多人在路上冻死、饿死了,种种惨景令人不忍直视。
危急关头,渥巴锡汗表现出了首领的责任与担当。
他和部族普通民众同甘共苦,鼓励土尔扈特人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在部族大汗的鼓舞、回乡心切的激励之下,土尔扈特部重新振作了起来,一鼓作气走出了大漠。
3.清廷包容接纳,民族融合佳话
就在土尔扈特人行走于万里归途的时候,一场地缘政治博弈,在中俄两国之间爆发了。
叶卡捷琳娜大帝通过外交使臣知会乾隆帝,希望清廷能够配合沙俄,将土尔扈特“逃跑流民”驱赶回伏尔加。
乾隆帝本不知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之举,但一代帝王的敏锐政治嗅觉,让他立刻察觉到了叶卡捷琳娜的背后考量。
中俄国土纠葛,症结无非在于两处,蒙古以及外东北。
土尔扈特部举族东归,对清帝国拱卫北部领土屏障大有好处,这是沙俄不愿意看到的。
正因如此,乾隆帝果断驳回了沙俄外交使臣的请求,并做出公开承诺,清帝国将会包容接纳东归而来的土尔扈特部子民。
还在路上的土尔扈特人听到乾隆帝的召令,极为振奋,叶卡捷琳娜使出各种手段阻挠他们前行,均以失败而告终。
乾隆接见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图
就这样,这场因土尔扈特人东归而产生的中俄地缘政治博弈,以清廷的胜利、沙俄的落败而宣告结束。
1771年夏,土尔扈特人成功到达伊犁,正式回归了中华大地。
此时距离他们启程东归,已经是八个月有余了。
一路走来,土尔扈特人历尽艰辛,回归故土的时候早已是缺衣少穿。
乾隆帝为表示对东归子民的体恤之情,特命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急调生产、生活物资,以供土尔扈特人安居落户使用。
渥巴锡汗不久之后,也获得了清廷的加封以及赏赐。
乾隆帝给予土尔扈特部的优厚待遇,使得这场万里东归之旅,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不可多得的佳话。
土尔扈特人也没有辜负乾隆帝的殷切期待,此后在巩固北疆国防、防止沙俄势力向蒙古地带渗透诸事上,都出了大力。
随着时间推移,土尔扈特人逐渐被中华文明熏染,呈现出了“民族汉化”的趋势。
其草原部族先进的骑猎本领,从沙俄带来的技术,也促进了本土民生的发展。
时至今日,土尔扈特部族已经成为了蒙古族的一部分,彻底融入了华夏民族的大家庭。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1、土尔扈特部东归与《土尔扈特部归顺图》——《理财(经济)》 2016年第5期30-35,共6页
2、乾隆时期中俄外交争议中的土尔扈特部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3年第4期28-34,共7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