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街头漫步时
是否留意到绿荫间
可能藏着“树木杀手”?
别怕
有一群“树木医生”正
细致排查、精准出击
为城市绿意筑起坚实防线
“这条蚁道就是白蚁往返巢穴、输送食物的‘高速公路’。”在横浜路近西江湾路口,虹口城发公司下属虹元园林公司行道树部经理李英俊,指着路边的一棵梧桐树说道。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树干上一条泥质通道从地面向上延伸,直达高处枝干上的蛀孔。
▲蚁道
一旁,系着安全带的养护工人,熟练地攀上高梯,用凿子轻轻撬开洞口周边的树皮,再将事先调制好的饵料填入洞口。“我们用的是对树木无害的低毒药剂,通过工蚁的相互传染,再传给蚁后,让整个蚁群‘团灭’。”李英俊介绍道。
▲调制饵料
▲铲除树皮
▲放入饵料
为什么不直接铲除蚁道,让白蚁无路可走呢?李英俊解释道,白蚁怕光,如果“强拆”,它们就会换地方筑巢,就不能“一巢端”了。
封好洞口,贴上黑色胶布,这只是第一战。每隔10天左右,养护工人会回访补饵,直到饵料不再减少,才算大功告成,整个周期至少需要一个月。每次作业后,工人还会在树干上贴标识、标注日期,方便后续跟踪复查。
▲黑胶布封口
▲贴标识
除了白蚁,天牛幼虫也是行道树的 “心腹之患”。来到凉城路,只见养护工人手持乌钢丝钩,小心翼翼地探入一棵梧桐树干上的小洞,不一会儿,一只天牛幼虫被缓缓钩出。
“树干上的这些‘酱油斑’就是天牛幼虫潜伏的信号。”李英俊介绍道,七月到九月是天牛幼虫孵化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动手,可以事半功倍。一旦成虫羽化,四处飞窜,防治难度会大幅增加。
钩除幼虫后,养护工人用磨光机打磨洞口边缘,再涂抹保护剂,帮助创面修复。
▲探洞
▲钩出天牛幼虫
▲打磨修复
据统计,今年夏季以来,全区已在山阴路、四川北路、中山北一路、同心路等41条道路建立白蚁饵站121个,并在凉城路、水电路、平凉路、杨树浦路等63条道路抓虫约1420条。这些穿梭在街头的 “树木医生”,用一次次细致的排查、一遍遍耐心的作业,守护着城市绿荫的生机与安宁。
记者:陈怡
图片:陈怡
编辑:陈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