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褐色的木纹会议桌上,青瓷茶盏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常务副市长赵承安的镜片。他望着投影仪上跳动的城建规划数据,右手无意识摩挲着西装内袋 —— 那里躺着一张烫金请柬,边角印着暗纹祥云,中央 “品酒会” 三个瘦金体小字泛着冷光。
这是他本月第三次收到星河集团的邀约。作为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赵承安对这家地产巨头的示好再熟悉不过。但这次请柬里附着的照片,让他指尖发凉:深紫色丝绒衬布上,摆放着两瓶印有 “内部特供” 字样的白酒,瓶身标注着 “1978 原浆”,泛黄的酒标仿佛诉说着陈年往事。
“赵市长,这可是真正的茅台老酒,市面上有钱都买不到。” 三天后的私人会所里,星河集团董事长周明远亲自揭开红绸,琥珀色的酒液在水晶瓶中轻轻摇晃,“当年我父亲在贵州插队,机缘巧合存下了这批酒,特意留着招待贵人。”
赵承安端起酒杯,醇厚的酒香混着檀香钻进鼻腔。记忆突然闪回二十年前,初入官场的他在老领导家喝到过类似的味道。那时老领导说:“特供酒,喝的不是酒,是人情。” 此刻周明远的手指叩击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城东那块地,还请赵市长多费心。”
从那以后,“特供酒” 成了赵承安办公室的常客。有时是装在普通纸箱里的神秘包裹,有时是深夜访客带来的木盒。他逐渐摸清了门道:酒标上的年份越久,意味着对方所求越大;酒液的色泽越深,背后的利益输送越重。某次酒局后,他在文件审批单上签字的手微微发抖,墨水在 “星河国际” 四个字上晕染开来。
然而,平静的假象在一次例行检查中被打破。市监局执法人员在星河集团仓库发现了一批 “特供酒”,包装与赵承安办公室的如出一辙。消息像野火般迅速传开,纪委的调查通知书很快摆在了他的案头。
“赵市长,这些酒怎么解释?” 审讯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纪委工作人员推过来一摞照片,“据我们调查,这批酒是周明远从地下作坊定制的,成本不过百元。” 赵承安盯着照片里熟悉的酒标,胃里翻江倒海 —— 那些他以为价值连城的 “特供酒”,竟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更致命的证据还在后面。周明远为了自保,交出了秘密录制的视频:酒桌上,赵承安举着酒杯与他碰杯,醉意朦胧中满口承诺;深夜办公室里,他小心翼翼地将 “特供酒” 收进保险柜...... 每一个画面都像重锤,将他的仕途和尊严击得粉碎。
看守所的铁窗漏进一丝月光,赵承安蜷缩在角落,回想起第一次喝 “特供酒” 时的场景。那时的他,何尝不知这酒背后的门道?只是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他选择了自欺欺人,把廉价的勾兑酒幻想成珍贵的陈酿,把违法的交易美化成 “人情往来”。
随着调查深入,以 “特供酒” 为纽带的腐败网络被连根拔起。多名官员因收受 “特供酒” 落马,涉及项目金额高达数亿元。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在廉政大会上展示那些仿制的 “特供酒”,语重心长地说:“这些看似珍贵的琼浆玉液,实则是腐蚀人心的毒药。”
赵承安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在押解前往监狱的路上,他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想起曾经在酒局上夸下海口要打造 “百年工程”。如今,那些被 “特供酒” 浇灌的项目千疮百孔,而他的人生,也像那些虚假的酒液,终将在岁月中挥发得一干二净。这座城市依旧车水马龙,只是曾经的 “特供酒” 传说,成了街头巷尾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