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春,许世友攥着两瓶酒,大步走到耿飚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耿飚,马上要授衔了,你觉得自己能评个啥军衔?”
耿飚正在看军事地图,抬头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自信:“别人不敢说,起码在你前面。”
许世友一听,当即笑骂:“你这小子,倒会吹牛!”
两人相视大笑,毕竟耿飚担任的职务,是如此特殊。
1909 年,耿飚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家庭,全家借住在村里的公祠里,靠父亲做零工糊口。
7 岁那年,家乡闹饥荒,父母带着他逃荒到水口山,在铅锌矿上找到了活计。矿主专找童工干活。孩子们身材瘦小,能钻进狭窄的矿道,工资却只有成人的一半,还能随意打骂。
耿飚每天要在漆黑的矿道里待十几个小时,呼吸着含铅的空气,吃的是掺着沙子的稀粥。铅毒侵蚀着他的身体,身边不少童工要么生病夭折,要么变得迟钝麻木。
13 岁那年,耿飚看着矿友被矿主的打手活活打死,却没人敢站出来反抗,心里的反抗意识第一次被点燃。
1922 年,安源路矿大罢工的消息传到水口山,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到了权益。耿飚攥着拳头,悄悄对身边的矿友说:“我也要加入共产党,让咱们童工能抬起头做人!”
这年 11 月,党在水口山成立工人俱乐部,耿飚第一个报名,成了俱乐部的通讯员,每天背着挎包,在各个矿点传递消息,晚上还去夜校学习马克思主义。
1925 年,16 岁的耿飚加入共青团,两年后又加入赤卫队,拿起了枪。1930 年,他带领游击队编入红军,成了红一军团的一名干部。
在历次反 “围剿” 战斗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敌人的子弹擦过耳边,他浑然不觉;战友受伤,他背着人在炮火中冲锋。
1935 年长征途中,红军准备在遵义建立根据地,却被娄山关的敌军挡住去路。娄山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军派了一个团驻守,还修了碉堡。
当时耿飚任红四团团长,和政委杨成武一起领了攻关任务。他没急着下令进攻,而是带着几个侦察兵,伪装成农民,在娄山关附近摸了两天地形。
当地一位老乡告诉他,有条小路能绕到敌军碉堡后面。耿飚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正面强攻吸引火力,另一路跟着老乡走小路,迂回包抄。
战斗打响后,正面的红军战士顶着炮火冲锋,把敌军的注意力全吸引过去;耿飚则带着迂回部队,悄悄摸到敌军碉堡后面,扔出一排手榴弹。敌军腹背受敌,很快溃逃,娄山关被成功拿下。
这场战斗不仅保障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还让毛主席记住了耿飚。毛主席专门写信表扬他:“娄山关一战,打得漂亮,为红军立了大功!”
从水口山的童工到红军的开路先锋,耿飚用一次次硬仗,打下了自己 “猛将” 的名声。而他和许世友的友谊,也从长征结束后的抗大学习开始,慢慢深厚起来。
抗大的日子里,许世友和耿飚成了 “欢喜冤家”。
许世友爱喝酒、爱比武,军中不少将领都被他拉着切磋过。听说耿飚武功好。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学过武术,在矿上还练过 “铁砂掌”,许世友立马找过来:“耿飚,咱们比划比划,看看谁的功夫厉害!”
耿飚却摆了摆手:“咱们不是一个部队的,万一打急了伤和气,不好。”
许世友不依:“你是不是怕了?”
耿飚笑着说:“怕倒不怕,就是觉得没必要。真要比,你未必打得过我。”
架不住许世友的软磨硬泡,两人最后在操场的空地上 “比” 了一套拳。没真动手,只是各自打了一套看家本领。
许世友练的是少林拳,刚劲有力;耿飚打的是家传的武术,灵活多变。一套拳打完,许世友盯着耿飚,突然竖起大拇指:“你这拳路,确实比我厉害!”
耿飚也笑着说:“你的少林拳也不含糊,真要实战,谁赢还不一定。”
从此,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起聊战斗经历,一起讨论战术,连喝酒都要凑在一起。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一纸调令,把耿飚调到了外交部。
接到命令时,耿飚愣住了。他没读过多少书,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怎么当外交官?
他找到组织,想申请回部队:“我还是适合带兵打仗,外交这活儿,我干不了。” 组织却告诉他,毛主席提出了 “将军大使” 的想法。
当时我国外交人才稀缺,不少将领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懂斗争策略,适合当外交大使。而且在八路军时期,耿飚接待过美军考察团,表现得从容得体,组织相信他能胜任。
没办法,耿飚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外交部。
他从最基础的学起。每天背英文单词,看外交礼仪手册,研究各国的风土人情。出使缅甸时,他骑着大象走访当地部落,和酋长们喝酒聊天,用真诚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出使巴基斯坦时,他顶着烈日考察边境,帮对方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几年下来,耿飚成了外交部的 “得力干将”,连周总理都夸他:“耿飚不仅会打仗,还会搞外交,是个全才!”
1955 年全军授衔时,许世友找到耿飚,开起了玩笑:“你说你要是不调去外交部,能评个啥军衔?”
耿飚想了想,认真地说:“别人不敢保证,肯定在你前面。”
许世友知道,耿飚的资历和战功,评上将没问题,甚至可能更高。可就在授衔前,中央宣布:离开军队工作的干部,不参加授衔。
耿飚就这样错过了授衔机会。后来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还特意找到耿飚:“太可惜了,你本该有个军衔的。”
耿飚却看得开:“有没有军衔不重要,只要能为国家做事,就行。”
此后几十年,耿飚一直在外交战线奋斗,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交人才。1981 年,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有人问他:“您没军衔,当国防部长会不会觉得遗憾?”
耿飚笑着说:“我当国防部长,靠的不是军衔,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从红军猛将到外交尖兵,再到无衔国防部长,耿飚的人生没有 “军衔” 的光环,却用一次次坚守和付出,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而他和许世友当年的那句 “授衔玩笑”,也成了一段佳话,见证着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真挚友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