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鲁迅先生,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狂人日记》,称赞他是中国一大文豪。而说起毛主席,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力挽狂澜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称赞他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然而,可能我们都不会想到,鲁迅和毛主席其实也有过很深的交集,虽然他们从未见面,但却引以为至交。毛主席第一次评价鲁迅就使用了圣人的称号,认为他是现代中国的圣人,和孔夫子这个圣人并驾齐驱。
而鲁迅同样对毛主席评价极高,初时他评价毛主席的诗词,称他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之后又在卧病之际怒斥抨击毛主席的上海托派,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两人从未见面,为何彼此评价那么高,还引以为至交呢?这一切还得从1918年前后说起,彼时毛主席25岁第一次来到北京,担任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因其才华出众,很快就得到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先生的认可,两人不仅对其灌输了很多先进思想,还给他介绍了一系列的文化界的名人。
当时毛主席对周作人撰写的介绍日本新春运动文章很感兴趣,于是就专程去周家拜访鲁迅和周作人两位先生。
可是那天鲁迅不在,毛主席只能和周作人探讨了一番,之后就因为母亲病重而不得不离开北京。因此毛主席和鲁迅擦肩而过,此后两人再未见面,对此毛主席曾表示:这件事情成为了他一生中的一大遗憾。
不过,毛主席倒也不需要叹息,因为两人虽然人不在一起,但心却始终在一块。
就在毛主席从秋收起义到上井冈山,不断的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鲁迅也在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求救国之道。两人很快就产生了共鸣。
那是1931年10月,当时毛主席率领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第2次大围剿,各方左翼人士和共产党员都欢欣鼓舞,称中国革命找到了方向。
刚好茅盾和冯雪峰两位先生在鲁迅的家里做客,鲁迅迫不及待的找这两人聊起了毛主席。他先是询问,二人是否认识朱毛?
茅盾就说自己和毛主席打过交道,1926年还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广州从事过革命活动。鲁迅又向他询问毛主席现在有多大岁数?茅盾回答,比自己大两三岁。
听完茅盾的介绍后,鲁迅感慨良多,他说,原以为对方只是一介书生,没想到现在已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了。
言语间,鲁迅似乎又回想起了当初蔡元培和李大钊向他介绍毛泽东这个名字时的场景,他不由得说道:毛泽东是五四运动后为数不多拿枪杆子和敌人在前线战斗的人。
自那以后,鲁迅就开始关注毛主席和他领导的红军。
据资料记载,自从毛主席在中央苏区搞出成绩来后,鲁迅每天都关注着长征的进程。他每天都让妻子购买好几种报纸来进行研究和揣摩,推测红军战士的现状。
等到他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完成会师后,他欣喜万分的和史沫莱特向毛主席和党中央发表了一份电报称,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等到抗战到来后,鲁迅又对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他还特意托人送了一份火腿给毛主席。
可惜,中国革命逐渐走向胜利,但鲁迅的身体却垮了。可即使如此,当鲁迅得知上海的托派写信给他抨击毛主席的政策时,他也依旧硬撑着从病榻上起床写了一封信给托派。
其中说道:“你们的理论确实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的多,简直一个是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高超固然可敬,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
不得不说,鲁迅的文笔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和幽默,一番言论,把托派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依旧帮了毛主席一把。
当然,除了鲁迅对毛主席心向往之以外。同样的,毛主席也在探索革命的过程中,对鲁迅产生了敬佩之情。
那是在1922年的时候,毛主席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当时他接待了革命女青年张琼,张琼热情地向毛主席介绍了自己革命的原因,就是拜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彼时毛主席离京不久,对李大钊先生口中的鲁迅还印象深刻,因此他赞扬道:鲁迅真了不起。那些议员名流们的千百篇宣言,也不及鲁迅一篇小说的力量。
之后,1933年,毛主席在中央苏区遇到了鲁迅的忘年交冯雪峰。对于这位鲁迅的好友,毛主席可谓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两人一见面他就说,今夜约法三章,只谈鲁迅。
也正是在和冯雪峰交谈的过程中,毛主席表达了未能与鲁迅见面的遗憾。而冯雪峰也第一次向毛主席表达了鲁迅对他诗词的态度——毛有一种“山寨王”的气概。
毛主席对此开怀大笑,因为此前他上井冈山的时候就说过,我们就是要去做山大王,就是要以罗霄山脉为依托,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后推翻旧制度。
鲁迅的评价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刹那间,毛主席对鲁迅有了一种知己之感。自那以后,毛主席开始对鲁迅的作品爱不释手,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据毛主席身边人的回忆,在出版了鲁迅全集以后,毛主席就将他一直放到案头,一有空就阅读,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读到兴起时,他甚至对周围人深情的说:“光读马列的书还不够,还要读鲁迅的书。不读他的书就不晓得什么是国民性,什么是真正的革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毛主席最为推崇鲁迅的七律《自嘲》,尤其是其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毛主席更是喜欢的不行。
他甚至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诗,还称:这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所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家以及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诸多文献中也能看出,毛主席后来逐渐将鲁迅当成了他推动中国革命的一部分,正如冯雪峰对毛主席所说,有个日本人评价,全中国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还有半个是毛泽东。毛主席这一次哈哈大笑表示,鲁迅先生懂中国,这是对的。
等到鲁迅去世以后,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一直都没有忘记鲁迅,他一直高度评价鲁迅的历史地位,不仅称他是中国的第1个圣人,还赞誉他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1949年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大会还把毛主席和鲁迅的画像并列在一起,作为大会的徽章。即使到了1961年,毛主席还特意写了《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以此来缅怀鲁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毛主席和鲁迅这对“挚友”,虽然从未见面,但却一直为中国革命而努力,鲁迅先生支持着毛主席,而毛主席又用他的一生实现了鲁迅的梦想。正如1966年毛主席写给家人的信中所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