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宗乘之庙一处白台,以这张照片揭开整个热河相册。
继续分享1930年代由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理循拍摄的承德老照片,百年光阴,只在一瞬,照片中的很多景物依旧,但一些景象已经再不可能得见。
![]()
![]()
承德狮子沟寺庙群全景,左侧为普陀宗乘之庙,右侧为须弥福寿之庙。
![]()
![]()
普陀宗乘之庙全景,最右侧是须弥福寿之庙的山门。中间一片建筑是哪里?
![]()
普陀宗乘之庙全景,从山门到大红台,地势渐次升高。
![]()
普陀宗乘之庙全景,从对面避暑山庄山区高处俯拍。
![]()
普陀宗乘之庙全景,外围有围墙环绕,整个山上植被不多,只杂植松树。
![]()
普陀宗乘之庙碑亭,从西北向拍摄。
![]()
普陀宗乘之庙碑亭内,立方趺龙首石碑三座,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碑文,汉文为乾隆亲书。中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了此庙兴建背景;东西分别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
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旁,松树蟠曲,前有石像。一名男子坐在碑亭檐下。
![]()
普陀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前的石象。
![]()
普陀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本名广缘妙觉门,俗称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17个梯形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喇嘛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色,用彩色琉璃砖砌筑,下为三座拱门,门前有一对石象。
![]()
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前身着装饰的石象。
![]()
普陀宗乘之庙五塔白台。
![]()
顶上有五塔的一处白台,赫达拍摄的颇有意境。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三券门红黄绿琉璃牌楼,三券门以汉白玉为边饰,牌楼上七楼,计一正楼、二次楼、二夹楼、二边楼,覆盖黄色琉璃瓦,正楼次楼用歇山,二夹楼用夹山,二边楼外侧用歇山内侧用夹山。各楼覆盖绿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拱。牌楼前有月台,周围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设有踏道,前有一对石狮。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南立面。正楼前额有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四汉字和相应满文,后额为“莲界庄严”。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次间,以琉璃拼贴金龙图案。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次间。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拱门。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夹杆石位置的石刻细节,上下仰覆莲,中间为连珠。
![]()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下方须弥座的石刻细节。
![]()
普陀宗乘之庙一处白台西面,松树杂植其间。
![]()
普陀宗乘之庙西侧的五塔白台,一人戴斗笠蹲在一旁。
![]()
普陀宗乘之庙,一座白台与松树。
![]()
普陀宗乘之庙所植松树,极远处,白云之下为承德磬锤峰。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顶部设有佛塔的单塔白台及一座白台的南立面。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前的红塔。
![]()
普陀宗乘之庙一处白台和佛塔。
![]()
普陀宗乘之庙一处五塔白台,庙中松树杂植,成为建筑间的点缀。
![]()
普陀宗乘之庙一处五塔白台。
![]()
普陀宗乘之庙,古松之下的五塔白台。
![]()
普陀宗乘之庙,古松之下的五塔白台剪影。
![]()
普陀宗乘之庙,古松之下的五塔白台剪影。
![]()
普陀宗乘之庙,松树与白台。
![]()
普陀宗乘之庙,松荫下的五塔白台。
![]()
普陀宗乘之庙,松树与五塔白台。
![]()
通往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立面的台阶。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立面。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立面细节图,带有琉璃瓦浮雕装饰的佛龛。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立面细节,壁面的中部自上而下嵌饰着六个琉璃佛龛,黄绿相间,每个佛龛饰有瓦顶、斗拱、额柱、隔扇等,龛内为无量寿佛坐像,外帖帏幔。墙面排列九层藏式梯形窗,窗分真假,故又称真假窗。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立面细节,壁面的中部自上而下嵌饰琉璃佛龛。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立面细节,佛龛及两侧的白台。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壁龛与窗户细节图。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下方,一块巨碑,和碑亭中四体文碑类似,不知具体是什么碑。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台阶处向东望,近处是单塔白台,背景为须弥福寿之庙全景及磬锤峰。
![]()
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群西南角全景图,从大红台俯瞰。图中可见单塔白台和五塔白台。对面山上是避暑山庄的围墙。
![]()
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群西南角全景图,图中可见白台、五塔白台以及南侧的群山。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西侧的圆台。
![]()
普陀宗乘之庙一处白台的藏式假窗。
![]()
从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顶部俯瞰 群楼顶部,重檐 金铜瓦六角亭殿宇为权衡三界殿,内铜质鎏金造像吉祥天母。
![]()
从普陀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内部向上望,左侧是万法归一殿。可见这一边的裙楼此时已完全损毁,只剩下围墙。上面是大红台顶部的慈航普渡殿,金铜瓦,重檐六角亭形。
![]()
普陀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陈设,佛塔、宝座、造像等,琳琅满目。
![]()
普陀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陈设。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藻井,斗四套叠八角形方井,藻井中心为金漆蟠龙,四周天花以梵文“六字大明咒”为图案。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藻井。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供奉的上师像。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供奉的菩萨像,头戴五佛冠。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佛像。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佛像。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造像。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中造像。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殿宇中供奉的藏传造像,九头三十四臂,主面为牛头,此为大威德金刚。
![]()
大威德金刚足下细节,左侧八足从前方数起,依序踩踏鹫、鸮、鸦、鹦鹉、鹞、金翅鸟、鸡、鹅,动物下面是俯卧的天神,分别为象鼻天、月神和日神。
![]()
从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上向东望,左侧八角重檐亭子是权衡三界殿,这里可以看到万法归一殿东侧群楼已毁。远处是须弥福寿之庙。
![]()
普陀宗乘之庙,从大红台上向东南方向远望,单塔白台、五塔白台,远处是热河。
![]()
普陀宗乘之庙,从大红台上向南望,近处单塔白台,远处五塔白台和其他白台,隔河对岸是避暑山庄的山区。
![]()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左上角可见磬锤峰,下方是安远庙,再近一些是须弥福寿之庙的琉璃塔。
万法归一殿面宽、进深均为七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四角攒尖顶,周围有回廊。殿外檐下悬挂乾隆帝御题 “万法归一” 云龙陡匾,用汉、满、蒙、藏四种文体书写。殿顶全部采用鎏金鱼鳞瓦覆盖,宝顶为藏式法铃状,殿脊饰以云纹。
![]()
从普陀之庙方向松下东望,近景为须弥福寿之庙。再远处可见磬锤峰,山腰可见安远庙和普乐寺。
![]()
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群,松树边是庙宇的东墙,远处可见须弥福寿之庙,再远处山峦之下是普乐寺。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东立面与松树剪影。
![]()
普陀宗乘之庙向东望,近处是松树与东墙。天际线处是磬锤峰和狮子沟。
![]()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及周围白台全景。
![]()
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群北半部全景图。从图中可见,当时树木不多,大红台更显雄伟。
![]()
从普陀宗乘之庙向东望,近处是须弥福寿之庙,最高处为琉璃塔。再远处两片建筑群,左侧是安远庙,右侧是普乐寺。最远高处是磬锤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