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种笋子,倒是让我想起刚入行时跟着老师傅学处理野菜的日子,轿杠竹笋算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得抓紧时间处理,摘回来就得当天动手。先去壳,扔进锅里煮熟,这事儿不能拖,放久了容易发苦。煮好的笋子要捞出来,用刀背或者擀面杖轻轻敲裂,但别太用力打成碎段,主要是让里面的苦水能顺利流出来。摊开放凉,等完全冷却之后再装进食品袋或者密封罐,冷藏能放三四天,冷冻的话时间更长些。
很多人第一次处理容易忽略敲笋的步骤,其实挺关键,苦水不去掉,后面怎么做都带着涩味。我之前有个学徒就没当回事,结果炒出来一整盘没人动筷子。冷却之后密封也很重要,不然容易沾上冰箱里其他食物的味道。
吃的时候取出要用的量,切成均匀的条状,别太细,否则一炒就软塌塌的。经典的搭配有两种,一种是拿肉丝和辣椒来爆炒,锅里下油烧热,先煸肉丝,变色了就拨到一边,再下辣椒圈和笋条,大火快炒,加点生抽和盐调味,别放老抽,颜色太深不好看。另一种是做汤,排骨得先焯水撇掉浮沫,再重新加水炖到软烂,最后半小时再把笋条和鱼丸放进去,这样汤清味鲜,笋也不会煮得太烂。
这种笋纤维感比较明显,吃起来有点嚼头,喜欢爽脆口感的人应该会中意。至于养颜美容那类说法,我倒觉得没那么玄乎,不过是纤维素多了帮助消化罢了。好东西还得做法到位,火候时间差一点,味道就完全不同。
冷冻过的笋解冻后最好别重复冷冻,影响口感。一次用不完就做两次,这东西不值当省。炒的时候油可以稍微多点儿,纤维粗吃油厉害,不然容易糊锅。煮汤的话就别太多调味,一点儿盐和胡椒粉就足够,本身鲜味足够突出。
其实这类乡土食材最大的优势就是新鲜,步骤虽然不复杂,可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改刀别太随意,粗细均匀受热才一致,我见过有人切得大大小小,下锅之后小的都炒软了大的还没熟。调味也不用搞得太复杂,食材本身味道干净,用太多调料反而压住了原本的清甜。
这东西不算难做,就是得多做两回才能掌握好敲笋的力度和煮的时间。一开始可能容易做得偏苦或者太老,试多几次就顺手了。反正家常菜就是这样,一回生二回熟,做多了自然就摸出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