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11点整,全德范围内的手机、警报器和其他官方预警系统同时拉响了。
这是联邦民防和灾害救助局(BBK)组织的一次全国性测试演练。背景是每年举行的“警告日”——在这一天,联邦、各州和市政部门将联合检验灾害和危机情况下的警报流程。
▲图源:imago images
测试预警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包括“Nina”与“Katwarn”等预警App,以及面向所有符合条件手机的“Cell Broadcast”。后者使得那些即使没有安装App的人,也会直接在手机上收到信息。
与此同时,警告还在电视台以字幕条的方式推送。除此之外,电台以及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都同步播报了警告。德国铁路和各地公共交通企业也参与其中,在车站播放提示。部分地区还测试了警报器。11点45分则统一发布了解除警报信号。
这样如临大敌,是为了什么?
▲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Bodo Marks
BBK局长拉尔夫·蒂斯勒(Ralph Tiesler)解释道,警告日有两个目标:一是对全国所有预警手段进行“压力测试”,检验系统稳定性;二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让人们在真正的危机中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今年的警告日还首次引入了新技术“自动安全警报(ASA)”。它通过DAB+数字广播向部分配备ASA功能的收音机发送测试信号。与手机或网络不同,这一渠道即使在通信中断时仍然有效,设备甚至还会自动从待机状态唤醒。德国自8月起已开始销售首批ASA认证的数字收音机。
同时,近年来各州陆续恢复和更新了警报器设备。例如在柏林,此前已经多年未能听到警报声,而如今统一的警报信号再次响起:高低起伏的音调意味着警报开始,持续的呼啸声则表示解除警报或危险解除。
▲图源:Adobe Stock, Collage: hessenschau.de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在冷战结束后拆除了大量警报器,但2021年阿尔河谷洪灾和俄乌战争的爆发促使当局重新重视民防。
今年是德国第五次举行全国警告日。灾害防护责任主要由各州承担,但在战争或紧张局势下则由联邦负责。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时,各州也可请求联邦支援,例如通过联邦国防军或联邦警察。
警告日当天,官方还发起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收集民众对不同渠道接收情况的反馈,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值得一提的是,首个警告日曾在2020年以“灾难”收场——由于中央警报延迟30分钟,时任BBK局长被迫辞职。
(欧洲时报德国版紫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