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哈尔滨市香坊区文体中心三楼剧场内暖意融融,香坊区“讲好网格故事”大赛在这里举行。12个街镇的12名优秀网格员代表同台竞技,用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真实故事,串联起基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
对辖区情况的精准掌握
让网格员讲故事时言之有物
此次大赛是香坊区“手绘网格地图·讲好网格故事”主题活动的关键环节,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区总工会联合主办。在此之前,全区网格员已完成首轮“手绘网格地图”绘制,从门牌号、重点人群住址,到便民服务点、矛盾隐患点,每一个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细节,都被细细标注在地图上。香坊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潘晓涛说,正是这份对辖区情况的精准掌握,让网格员们在讲述故事时言之有物。
在比赛中,红旗街道网格员耿丹分享的“生命摆渡”故事,便始于一次日常走访。她发现网格内低保户姜叔因脑梗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女儿远在外地实习无力照料。“我们立即开启‘双线行动’,白天轮流送饭送水,晚上协调邻里共同照看,同时一周内联系了全市10多家养老院和医院。”最终,在反复沟通下,康仁医院同意以低保金标准接收姜叔入院。“送他入院那天,看着他泛红的眼眶,我真切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量。”耿丹的讲述,让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一个个鲜活故事
藏着治理“真功夫”
“网格工作的价值,就藏在解决问题的‘笨办法’里。”安埠街道网格员吴阳阳的故事,道出了基层工作的真谛。她所在的网格有一栋老旧楼栋,水管锈蚀严重,自来水公司因楼龄长、无图纸一度拒绝施工。“隐患悬在头顶,我不能不管!”吴阳阳一次次上报街道,反复协调自来水公司和物业,又挨家挨户做居民工作,最终在住建局指导下完成施工。“看着新水管接好,居民王阿姨说‘这下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那一刻,所有奔波都值了。”
比赛中,选手们均以“背景、行动、成效、启示”为逻辑主线,将专业技能融入故事。有的总结出“三问走访法”:进门先问“最近有啥需求”,聊天时问“生活上有啥困难”,离开前问“对社区工作有啥建议”;有的摸索出“矛盾调解三步法”:先耐心听诉求,再找问题症结,最后用通俗语言讲道理。这些从实践中打磨出的“干货”,让台下网格员纷纷提笔记录。刚入职的彭博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三问走访法’就是和居民打交道的‘钥匙’,‘调解三步法’帮我们新人理清了工作思路,回去就能用!”
图片由香坊区提供
12名获奖选手的优秀故事
将作为网格员培训补充教材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据悉,获奖选手的优秀故事将被汇编成《网格培训成果案例集》,成为后续网格员培训的补充教材,让“好经验”真正转化为“好服务”。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技能比武,更是让网格服务精准对接民心的一次大检阅。”香坊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潘晓涛说,我们推动手绘地图,是为了让网格员“脚下有泥”,摸清辖区每一户的情况;组织讲故事,是为了让好经验流动起来,让更多人知道网格不是纸片上的划分,而是家门口的服务。本次参赛的12位选手都是各街镇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故事,就是香坊区基层治理接地气、暖人心的最好证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靠的就是网格员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潘晓涛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看见网格员的坚守,让服务真正走进居民心坎里。”
比赛落幕,故事未完。如今,香坊区的网格员们依旧穿着红马甲穿行在楼宇间,手绘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故事里的每一次坚守,都书写着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基层治理图景。
-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于海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