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间,青州府临朐县有个靠山的李家村,村里住着寡妇张巧云一家。
巧云十八岁嫁与同村李石匠,夫妻二人恩爱和睦,谁料婚后第三年,李石匠在石场被滚落的巨石砸中,当场殒命。
婆婆见巧云年纪轻,劝她改嫁,可巧云念着公婆的好,更舍不得这个家,执意留下。
此后三年,她每日纺线织布、下地耕种,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公婆更是孝顺体贴,村里人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
这年七月,连日闷热后,一场暴雨毫无征兆地袭来。
傍晚时分,巧云正帮婆婆收拾院子里晾晒的草药,天空突然暗如墨染,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砸下来。
“快!把草药往屋里搬!”巧云喊着,手脚麻利地将竹筐往屋檐下拖,公婆也急忙过来帮忙。
刚把东西收拾妥当,院门外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夹杂着苍老的呼喊:“老乡,开开门,求避避雨!”
公公刚要披衣去开门,巧云急忙拦住:“爹,您年纪大,别淋着雨,我去看看。”
她擦了擦脸上的水珠,快步跑到院门口,吱呀一声拉开木门。
门外站着个老乞丐,灰布衣裳破烂不堪,头发纠结着沾在脸上,手里拄着根断了头的拐杖,身上早已被雨水浇透,冻得微微发抖。
“姑娘,我是路过的,没想到遇上这大雨,能不能让我在你家躲一会儿?”老乞丐声音沙哑,眼神却清亮。
巧云心一软,侧身让开:“老伯,快进来吧,外面雨太大了。”
说着就要扶他进屋,却被闻声赶来的婆婆拉了拉衣角。
婆婆凑到巧云耳边,压低声音:“闺女,这人来历不明,咱家里就两个卧房,哪有地方给他住?万一要是坏人……”
老乞丐听出了弦外之音,苦笑着摇摇头:“多谢姑娘好意,既然不方便,我再找别处便是。”说罢转身就要踏入雨幕。
“老伯等等!”巧云急忙上前拉住他,“我家柴房有张旧床,虽然简陋,但能遮雨,您要是不嫌弃,就住一晚吧。”
她又转头劝婆婆,“娘,您看老伯这么大年纪,外面雨又这么急,附近连个破庙都没有,他要是淋出病来,可怎么好?”
婆婆见巧云态度坚决,又看老乞丐确实可怜,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就依你。不过可得把柴房的门拴好,夜里警醒些。”
巧云连忙应下,领着老乞丐往柴房走。
她找了件公公的旧布衣,又抱来一床干净的旧棉絮:“老伯,您先换上干衣服,我去给您端碗热粥来。”
晚饭时,巧云特意多蒸了两个白面馒头,端到柴房。
老乞丐接过碗,看着热气腾腾的粥和馒头,眼眶微微发红:“姑娘,你真是个好人。”
巧云笑了笑:“举手之劳罢了,您快趁热吃。”
夜里,雨越下越大,还伴着阵阵雷声。
巧云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想着柴房的老乞丐会不会冷。
天快亮时,雨终于小了些,她早早起身,想去柴房看看。
刚走到院角,就见老乞丐站在柴房门口,手里拿着个破旧的布幡,眼神比昨日更亮了些。
见巧云过来,老乞丐上前一步,神色严肃:“姑娘,多谢你昨晚收留,我有句话要提醒你——明晚无论如何,别住在家里。”
巧云愣了愣:“老伯,这是为何?我家好好的,怎么不能住?”
老乞丐却不肯多说,只摇了摇头:“你照做便是,切记,明晚一定要离开这里,去村东头你表姨家暂住一晚。”
说完,他从怀里摸出个小小的桃木符,递给巧云,“这个你拿着,能保你平安。”
巧云接过桃木符,还想再问,老乞丐却转身就走,很快消失在晨雾里。
她拿着符,心里犯嘀咕,却又觉得老乞丐不像说谎的人,便把这事告诉了公婆。
公公皱着眉:“莫不是江湖骗子的把戏?咱家住了这么多年,从没出过事。”
婆婆也附和:“是啊,哪有好好的家不能住的道理?”
巧云心里也没底,可想起老乞丐严肃的神情,又放不下心。
到了第二天,天气竟出奇的好,太阳从清晨就挂在天上,晒得地面发烫,连一丝风都没有。
可到了午后,天空渐渐变了脸,原本湛蓝的天慢慢被乌云遮住,那乌云来得极快,像是从山后涌出来的黑浪,不到半个时辰,整个李家村就被笼罩在阴影里。
“这天怎么回事?早上还好好的。”公公站在院门口,抬头望着天,眉头皱得更紧。
空气越来越闷,像是被塞进了密不透风的布袋,连院子里的狗都趴在地上吐舌头,不肯多动一步。
巧云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她摸了摸怀里的桃木符,再次劝公婆:“爹,娘,咱还是去表姨家吧,这天看着不对劲。”
婆婆本还想犹豫,可看着天边越来越浓的乌云,连远处的山影都看不清了,终于点了头:“罢了,听你的,就当去串个门。”
巧云赶紧收拾东西,拿了几件换洗衣物,又装了些干粮,锁好院门,扶着公婆往村东头走。
刚走出村口,天空就响起一声炸雷,那雷声近得像是在耳边炸开,震得人耳朵发疼。
紧接着,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比前一日的雨还要急,还要大。
三人加快脚步,好不容易赶到表姨家,浑身都湿了大半。
表姨见他们冒着这么大的雨来,又惊又喜,忙找了干衣服让他们换上,又生了火让他们取暖。
“你们怎么这时候过来?这天看着要出大事啊。”表姨一边给他们倒热水,一边说着。
巧云刚想回答,窗外突然闪过一道刺眼的白光,那白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紧接着就是一声震得房屋都在抖的“轰隆”巨响。
所有人都被这雷声吓了一跳,表姨的儿子忙跑到窗边去看,刚看了一眼就惊呼起来:“娘!巧云姐!你们快看!那边好像有房子塌了!”
巧云心里一紧,拉着表姨的儿子往外跑:“快去看看,是不是我家方向!”
两人顶着暴雨往回跑,路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风刮得人站不稳。
等他们跑到李家村附近,远远就看见巧云家的方向冒着黑烟,几个村民正举着锄头、铁锹围着议论,还有人在喊:“快!看看里面有没有人!”
巧云跑近了才看清,她家的房子塌了大半,原本好好的屋顶被劈出一个大窟窿,房梁烧得焦黑,还在冒着火星,院墙也倒了一截,地上的泥水混着烧焦的木屑,一片狼藉。
“刚才那雷太吓人了!直直劈在李家的房顶上,我在自家院里都看见火光了!”一个村民见巧云来了,急忙说道,“还好你们没在家,不然可就惨了!”
巧云站在原地,浑身发冷,手里紧紧攥着那枚桃木符。
若不是老乞丐提醒,她和公婆此刻恐怕早已葬身火海。
这时,村里的老支书也来了,他看着塌了的房子,又看了看天上的雨,突然叹了口气:“唉,这房子怕是早该修了。你们还记得吗?前几年李石匠在的时候,屋顶就漏过雨,后来他走了,巧云一个姑娘家,怕是没顾上好好补。而且我刚才看了,房梁上还缠着几根老藤,那藤子常年湿着,怕是引了雷啊!”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巧云家的房梁年久失修,还缠了受潮的老藤,成了导电的“引雷针”,加上这天的雷又急又猛,才会被直接劈中。
巧云听着,心里更是后怕,也更感激那个老乞丐,若不是他的提醒,自己和公婆哪里能躲过这一劫?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巧云带着公婆回村,看着倒塌的房屋,心里又后怕又感激。
村民们都围过来安慰她,还主动提出要帮她重建房子:“巧云你是个好人,上次我家孩子生病,还是你帮着送的药,这次你家出事,我们哪能不管?”
在村民的帮忙下,巧云家的房子很快就重新盖了起来,新盖的屋顶结实又宽敞,还特意做了避雷的措施。
巧云依旧像以前一样,勤劳善良,遇到有困难的人,总会伸手帮一把。
而那枚桃木符,她一直带在身边,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摸一摸,每次摸到,都会想起那个雨中的老乞丐。
她总觉得,那老乞丐不是普通人,是上天派来救她的恩人。
后来,村里有人说,曾在山后的道观里见过一个和老乞丐长得很像的道长,那道长还说过,李家村有个善心的寡妇,该有此福报。
巧云听了,特意去山后的道观拜了拜,虽没见到道长,却在道观门口的石碑上看到一句话:“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她站在石碑前,轻轻摸了摸怀里的桃木符,笑了。
她知道,只要守住善心,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